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8-22 01:23于彩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护理人员

于彩莲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脑梗死疾病的疾病特征主要是发病率高,且致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正常来说,脑梗死的临床致死率高,且预后恢复不良,脑梗死患者即便存活,其疾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预后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预后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并以数字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有50例。对照组:性别:男性29例(58.00%),女性21例(42.00%);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为(58.50±3.85)岁。研究组:性别:男性27例(54.00%),女性23例(46.00%);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为(58.75±3.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差异性,提示组间存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脑梗死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疾病实况,从发病后2日即可开始干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掌握度,以及了解重视肢体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提高其护理积极性以及护理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展开科学示范,并指导其学习掌握正确肢体锻炼操作,以有助于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在有效确保患者精神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则可给予指导协助进行简单的床上运动训练,如屈伸手指训练、关节伸缩训练等,每次15 min,每日2次;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指导其进行Bobarth握手训练,即指导患者打开患侧手的5个手指,并且健侧手拇指在患侧拇指下方,其余4个手指则采取交叉形式,以健侧手指辅助患侧手指,作上举运动,每次10 min(20次),每日2次;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实况给予更多更适合的锻炼方式[2-3]。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研究结束后做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分析本次的两组数据,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并分别以P<0.05、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性或者数据无差异性。

2 结 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组间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值=9.4902,P值=0.0021。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康复状况比较:研究组经护理后,基本康复有18例(36.00%),显效有20例(40.00%),有效有6例(12.00%),无效有6例(12.00%),恶化有0例(0.00%),康复总有效率为88.00%(44/50);对照组经护理后,基本康复有11例(22.00%),显效有22例(44.00%),有效有3例(6.00%),无效有13例(26.00%),恶化有1例(2.00%),康复总有效率为72.00%(36/50);组间比较,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值=4.0000,P值=0.0455。

2.3 两组脑梗死患者活动能力比较:研究组自主行走有4 3 例(86.00%),扶拐行走有24例(48.00%),步态蹒跚自主行走有7例(14.00%),行走自如有9例(18.00%),生活基本自理有38例(76.00%);对照组自主行走有31例(62.00%),扶拐行走有14例(28.00%),步态蹒跚自主行走有13例(37.00%),行走自如有2例(4.00%),生活基本自理有22例(44.00%);组间比较,研究组自主行走率高于对照组,χ2值=7.4844,P值=0.0062;研究组扶拐行走率高于对照组,χ2值=4.2445,P值=0.0394;研究组步态蹒跚自主行走率与对照组无差异,χ2值=2.2500,P值=0.1336;研究组行走自如率高于对照组,χ2值=5.0051,P值=0.0253;研究组生活基本自理率高于对照组,χ2值=10.6667,P值=0.0011。

3 讨 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伴有明显缺血供应障碍、明显缺氧供应障碍等问题。脑梗死患者随着其疾病持续发展,脑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现象、软化现象等,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均造成极大影响[4-5]。

即便脑梗死患者可以存活,则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各种严重后遗症,对患者的疾病预后以及预后生活均形成严重威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临床医学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下,临床护理质量也越来越要求更高。以往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已不能有效满足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次研究工作中,研究组脑梗死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并取得满意效果[6-7]。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脑梗死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过程中,联合运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护理人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肢体语言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