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及对策研究

2019-08-22 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病症医护人员护理人员

洪 岩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120”院前急救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对象大多具有病种多变、病情变化快、急救环境差等特点,对急救护理水平要求较高[1];随着近年来护理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各医院对“120”院前急救工作也有了更加充分认识,怎样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症恶化隐患,利用有效时间、现场信息制定急救方案已成为现阶段提高“120”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首要工作,因此为分析“120”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靠科学对策,我院特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120”院前急救的88例患者资料做回顾分析,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21.0~79.5岁,平均(45.17±11.06)岁,脑血管意外疾病11例(12.50%),呼吸系统疾病25例(28.41%),脑外伤22例(25.00%),心脏病、高血压等老年疾病23例(26.14%),其他患者8例(9.09%),其中35例(39.77%)患者因病情危重送至重症监护室,予以专项监护管理。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接通求救信息至“120”初诊,进行院外急救整个过程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120”院前急救过程中发生急救护理纠纷情况,分析护理风险因素。

2 结 果

本研究88例患者,护理风险发生多由护理人员信息记录不当(3.41%)、运转过程管理不当(4.55%)等因素引起,其中3例(3.41%)患者/家属在“120”院前急救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发生医患纠纷,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因素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统计[n(%)]

3 讨 论

“120”院前急救作为现阶段急救医疗体系中重要环节之一,医护人员需在接诊后明确掌握患者病症信息,迅速赶到其发病现场,在入院前予以患者最大救治护理,控制病情变化,挽救患者生命。

3.1 护理风险诱发因素:在“120”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发生多与一下因素有关:①信息记录不全:在“120”院前急救中需以迅速出诊为原则,但此阶段时间紧迫,极易出现调度人员信息询问不足,导致信息记录不全情况;②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浅薄:受传统医疗理念影响,大多医护人员工作多以“治病救人”为工作中 心,法律意识较为浅薄,对于护患间法律责任了解不足,在院外护理中造成护理风险[2];③急救现场环境复杂:“120”院前急救现场多为公共场所,施救现场存在较多行人、车辆或其他与急救无关物品,环境较为恶劣,加之院外施救一起设备较为简陋,将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难度;④运转过程管理不当:在急救患者运转过程中,由于运转到了颠簸,且无法为患者提供妥善固定,由于紧急刹车、启动等运动状态变化都使患者存在意外受伤或病症加重风险[3]。

3.2 护理风险预防对策:护理风险防护对策需根据护理风险因素针对制定:①完善院前急救系统:急救专线需保证专线专用,并随时保证急救电话通畅,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积极了解患者病症,做好相关记录,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简单急救工作,做好对接准备;②加强法律意识管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患间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医护人员依法施护、安全第一意识,对于出现病症加重患者,需及时告知其家属病症情况,并指导家属知情,签字后再予以实施救护工作[4];③急救现场护理:培养急救医护人员现场管理能力,组织周围群众原理施救场地,为急救工作提供充足场地,保证患者急救质量;④转运急救管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逐渐恢复后,迅速将其送至医院予以专科治疗,在转运过程中,需加强患者陪伴,防止管道脱落;对于骨折损伤患者,在其搬运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患肢,防止过度扭曲,加重病症,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予以持续护理、治疗;⑤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断加强护理人院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护理人员人文知识学习,提升其自身素质,及应急反应能力,当遇到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时,可冷静处理,保证抢救质量。

综上所述,“120”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救治护理存在明显区别,更易受急救环境客观因素,急救人员及患者主观因素影响,因此需综合分析“120”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满足院前急救需要,保障患者健康。

猜你喜欢
病症医护人员护理人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青春期病症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