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快速检验方法的探讨

2019-08-22 01:23谢照聪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离心管食源性有害物质

廖 力 谢照聪

(1 石岩卫生监督所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108;2 深圳市检验检疫局,广东 深圳 518100)

食源性疾病是指患者通过进食摄入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病菌等致病因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常见的食物中毒也是属于食源性疾病,其他常见的食源性疾病还有,肠道传染病、寄生虫感染等[1]。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在所有疾病的发病率中居于前列,已经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当前世界卫生问题中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对于食源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和加强饮食安全的宣传[2]。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大多具有爆发性和区域性,出现一起食源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可能是几人也可能是成百上千人,所以对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致病因子的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能够提前患者的治疗时间还可以正确的对患者使用针对性的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30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的患者模拟样本作为实验对象。

1.2 方法:应用有证标准菌株进行加标实验,观察抑菌半径微生物抑制法:分别取出阳性加标模拟样本10 g放到离心管中,再向离心管中加入10 mL的提取缓冲液,在常温下将二者旋转混合3 min,使用80 ℃的水进行水浴保温20 min,将离心管放入到离心机中以4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取离心后的上层清液290 μL放置在鉴定用的牛津杯中,观察抑菌半径。

酶联免疫法:分别取出阳性加标模拟样本0.5 g放到离心管中,再向离心管中加入1.5 mL的浓度为80%的甲醇提取缓冲液,将二者充分混合30 min,将离心管放入到离心机中以2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离心后的上层清液100 μL放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900 μL的样本提取液混合均匀,取50 μL用试剂盒检验。

1.3 评价方法:两组检验显示为阳性时则表明此样品为造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因子,在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详细调查结合更为准确的检验方法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真正的致病因子,检验正确率=正阳性例数/总例数×100%。再统计两种检验方法所用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正确率比较: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正确率,酶联免疫法的正确率要高于微生物抑制法,两种检验方法所花费的检验时间长短,酶联免疫法的检验时间要少于微生物抑制法,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正确率和时间对比

3 讨 论

食源性疾病是威胁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如果发现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要迅速反应,快速的确定疾病爆发的原因及查明造成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为后续的治疗和采取卫生学控制措施提供参考[3]。这就食源性疾病相关的工作和医护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的检查诊断上,这几乎关系到后续治疗的治疗效果的好坏[4]。微生物抑制法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对于有害物质的敏感性,当有害物质作用在微生物培养基上时会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并形成抑菌圈,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就可判断样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酶联免疫法主要是通过试剂盒中的酶复合体与相应的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出现显色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5-7]。

微生物抑制法的仪器投入少,进行一次检验的成本较低且可以进行大量的重复性检验,但是在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对于检验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就较高。虽然酶联免疫法的检验成本较高,但是在检验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上来看都要好与微生物抑制法,本次实验的结果也表明,酶联免疫法对于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的样品的检验准确量率要高于微生物抑制法,检验的时间也要小于微生物抑制法[8-12]。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在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的检验效果上来看,酶联免疫法具有更高的正确率和较少的检验时间,更加的适合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的致病因子检测。

猜你喜欢
离心管食源性有害物质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中国RoHS)信息报送情况
空气净化器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研究
试剂盒制备胸腹水细胞蜡块的应用体会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