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嘉兴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2019-08-27 08:19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反省挫折境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给予我们无尽的思考和追问。

有一种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问:“为什么是我?”在看到别人得到机会时,又会问:“为什么不是我?”

还有一种人,在看到别人身陷困境时,却会问:“为什么不是我?”在自己得到机会时,又会问:“为什么是我?”

这两种发问总是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不同的发问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对这两种发问有什么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我?”这是人们陷入困境、面对机会时常有的两种发问。不同的发问指向不同的反思结论,这背后是价值取向和人生境界的差异。这个作文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在困境和机会来临时,在自我与他人的比对中,通过思辨形成积极理性的认知。

材料展示了两种人的两种思维。第一种人不善于肯定自我,他们在遭遇挫折、看到别人得到机会时,会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这种反思如果越过了理性的界限,容易走向自怨自艾或妒忌他人的极端。

第二种人则相反,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自己迎来机会时,会分析自己的优势,从肯定自己中得到人生的经验。这种思考如果越过了理性的界限,容易走向自负自满或故步自封的极端。

从任何一种人的角度出发,不是仅仅停留在面对困境不抱怨、面对机会须积极的浅层次思考,而是能辩证地思考“如何反思自我”,都是值得肯定的。若能综合两种人的角度,谈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反思,由此探讨需要怎样的人生境界,则是最佳立意。

【评分标准】

50—60分: 能够综合两种人的思考,倡导积极理性反思、追求有品质的人生境界,或从一种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辩证思考,思维严密有深度,语言流畅。

45—49分:能从一种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辩证思考,或能综合两种人的思考谈论积极反思的必要性,论证逻辑清晰、有层次。

40—44分:能就某一种人的发问展开论述,立意明确,材料的选择与分析合乎观点,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39分及以下:对两种发问的分析停留在浅层次的单薄的思考上,虽有一定的辨析内容,但文章的思辨性和说服力不够。离题、套作的文章,不超过36分。

态度,人生的关键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便好比吃葡萄时,第一种人先吃好的,第二种人先挑不好的来吃。照理第一种人应该快乐,因为他每次吃的都是这一串葡萄中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伤,因为他每次吃到的都是这一串中最坏的。可是事实却与之相反,第一种人始终沉浸在回憶中,每一次吃,都怀着对上一颗的怀想,痛苦难耐;而第二种人却始终充满希望,因为下一颗会更好。其实人生亦是如此,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我们遇事的悲喜,决定了我们人生境界的高低。

那么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又该在生活中树立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人间何处不巉岩”,面对挫折与困境,我们当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信心,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无畏于挫折,甚至喜迎挫折。

梅之高洁,经霜更艳,遇雪尤清,是在风刀霜剑彻骨寒之下,才磨出的那一番“扑鼻香”。松之贞节,岁寒松柏,至老弥坚,是经历了“卧壑困风霜”的苦境,才有了那“时来屹立扶明堂”的挺拔。人亦是如此。那些能将我们杀死的事物,能使我们更有力;那些能令我们痛苦的事物,会使我们更坚强。我们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当无畏于困苦,不应总是问:“为什么是我?”而应当多问问:“为什么不是我?”

然而,光有无畏困苦的勇气和乐观是远远不够的。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身处机遇和成功之时,我们当有“慎始而敬终”的态度,当有“见其过而内自讼”的行为,戒骄戒躁,时时警策自己。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古往今来,多少人败于忽微之处?李自成进关未及一月,便大业土崩,未能逃过那一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为什么?因为他得意忘形了。而丘成桐、屠呦呦等学者,却能摘得自己所在领域至高无上的大奖,便是因为他们始终怀有谦虚谨慎之心,时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砥砺而行。我们若想抓住机遇,成就一番长久的事业,便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是我?”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人生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生活之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事物。“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是无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谨慎。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境界。

点评

文章从钱钟书关于两种人吃葡萄的经典语录出发,表明观点:“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我们遇事的悲喜,决定了我们人生境界的高低。”接着,紧紧扣住题目,从青年学子的角度,一分为二地展开论述。在挫折困难面前要多问“为什么不是我”,在机遇成功面前要多问“为什么是我”,阐明了积极理性反思人生的态度是青年学子应有的姿态。结尾更是从“人生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的高度,再次表明无畏面对困难、谨慎面对成功的态度,是人生走向更高境界所必需。文章符合最佳立意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古诗文的引用信手拈来,是出彩之处。

嘉兴教育学院 郎 笑

立心以成境

叩史问经,朝山谒水,人当以何种姿态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世界?不同的发问有不同的境界,于己,自当立一颗心,成一个境。

立心,立一颗谦逊反思之心。自己的挫折,自己分析,自己反思;别人的成功,自己追本溯源,推究成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变得谦逊;如何认识自己的不足,教我们学会反思。曾国藩以谦逊的姿态,一日三省,终成晚清的中兴名臣。而西楚霸王项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大喊:“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少了谦逊的姿态,不知自我反思,执迷不悟,师心自用,最终一步步走向失败。以谦逊之态,日日反思,我们才能拥有更高的人生之境。

立心,立一颗清醒自信之心。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把自己放到更大的舞台上,不仅看自己的成功失败,也观别人的成功失败,能始终让自己保持清醒。当然,要用自信而不自大、不自卑的心态,让自己在反思自我时保持清醒,要有明末清初国画大师石涛所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自信。自大之人不会有反思之心,他的思考更多的是让自己更加刚愎自用或者更加妒忌别人。自卑之人的反思,可能带来的是做人做事时的自怨自艾、谨小慎微或裹足不前。唯有自信的反思能助我们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不滑向极端。

立心,立一顆忍耐向上之心。不间断地从自己的角度看自己的成功失败,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的成功失败,需要向上之心的支撑,更需要忍耐之心的陪伴。试问,如果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成千古一帝的向上之心,他怎会以魏征为镜反思自己是否心怀苍生、是否尽心治国、是否以身作则、是否亲贤士远小人呢?当然,以魏征为镜反思自己,还需有忍耐之心,否则怎会有“鹞死怀中”的故事呢?破茧是蝴蝶自己的事情,成长是我们自己的事。成蝶的美好、翩翩起舞的快乐、自己的欢欣,人人能见;但破茧的过程,缓慢痛苦,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反思生活,叩问内心,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拥有更高境界的生活本就是生存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为何不磨炼自己的谦逊反思之心、清醒自信之心、忍耐向上之心呢?愿你在这有无限可能与无限挑战的世界,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成功不骄傲,坦然处事,悠然前行,成才达境,让世界为你鼓掌。

点评

作者的视角与众不同,从“立心成境”的人生视角切入,站得高,行文的视野更宽、文气更畅。文章将“立心成境”切分为三点:立谦逊反思之心、清醒自信之心、忍耐向上之心,紧扣题目材料,分析“三心”的重要意义,内容充实,说服力强。结构上,粗一看是并列结构,但细细读却有递进之意:反思之心是材料的核心,所以先论谦逊反思之心,而清醒自信之心、忍耐向上之心是就如何拥有反思之心而言的。这种递进的思考,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此外,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恰当到位。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梅 琴

嘉兴高级中学 严 涛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

行走于充满荆棘与挑战、鲜花和掌声的漫漫人生之旅中,总是会遇到不同的处境和情况。面对挫折,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省,才能避免更多挫折;面对成功,少一点骄傲,多一点反省,才能继续成功。

当面对诸如此类种种困难挑战时,不同人有不同的发问,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生高度和人生视角不同。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努力向“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的最高方向前进。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首要前提是善于反省,善于在该反省时反省,善于在别人认为不该反省的时候反省。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反省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并鼓励或助推今天全新的生活。作为大作家的他,尚要反省自我,到了越是优秀的境界就越要反省自我,那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同时,在善于反省中总结行为的合理或过失。试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谁没有犯过错?但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往往是成功者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我们学生在做题时将错题整合成册,以免下次重复犯错;医生将每个特殊病例整合寻找规律,以探求治疗新方法;企业家在顺应时代发展步伐中总结转型经验,以备下一次时代革命……这些都是反省的表现。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要求我们把抱怨化为实干,化为自己的动力。当自己失败了,不要抱怨他人或自我,应化悲伤为动力;当他人成功了,不要局限于羡慕或妒忌,要化为动力,作为自己今后成功的助推器。网易创始人丁磊在京东、小米、淘宝纷纷推出新产品的挤压竞争中,毅然决然地退出该领域,埋头苦干,在几年后的今天,在网络帝国中打造出了有道词典、网易云音乐等优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要求我们以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理智平静地应对挑战。诸葛亮临乱世而不惧,在关键时刻出山;嵇康在临死前,以一曲《广陵散》赢得千古盛名。我们在面对一切挑战时,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以拼得到的,尽力去做;得不到时,也要将心态放平,安慰自己,不要沉溺于妒忌、抱怨等不良情绪中。当然,宽宏的人生性格与弘毅的品格态度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慢慢地,渐渐地,只要坚持,终究能获得成功。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愿你我都能谱写出人生的华章,做人生赢家。

点评

文章标题即观点,开篇两段旗帜鲜明,从面对挫折和成功都需要多一点反省出发,指出不同的发问差异源于人生境界的不同,由此将论述的重心落在“发反省之问”上。文章主体部分论述“如何发反省之问”,从发反省之问的前提、在反省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化反省为动力与实干、以良好心态应对挑战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对于积极理性反思的肯定与倡导,是最值得肯定之处,可惜最后没有能呼应开篇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是遗憾所在。

嘉兴教育学院 郎 笑

猜你喜欢
反省挫折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挫折使我更坚强
壹月记事簿
品“境界”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反省与克制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慎独的境界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