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舟山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2019-08-27 08:19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河海慈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慈善借助移动互联网由“小众慈善,大众围观”快速进入“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但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差距,对于“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人们的思考与应对不尽相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題意图和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题,非常贴近时代。通过互联网做慈善是一种新生事物,时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慈善形式是“众筹”,也就是某些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寻求帮助。之前沸沸扬扬的“罗一笑事件”和最近的“德云社吴鹤臣百万众筹事件”都引发了不少质疑。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读出,移动互联网使慈善发生了变化,由“小众慈善,大众围观”的时代进入“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表明传统慈善与互联网慈善的不同点,概括了互联网慈善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提示同学们行文立意时需要把握的一个前提——作文对象不是传统慈善,而是“互联网+慈善”。

审题时,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新生事物有利有弊,互联网慈善也不例外,那么,互联网慈善的利和弊有哪些?人们感到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与初衷有了差距,那么这种“差距”有何具体表现,“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既然有“差距”,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又有哪些“应对”的表现呢?明确了这些问题,就确立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无疑,遇难事谁都有权求助,但社会从来有其默契:爱心是有限资源,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这也在提醒一些互联网慈善平台,助力“轻松筹”,更要把好关。善意不被透支,爱心账户方能存续。陌生人之间的慷慨解囊何其珍贵,我们都应悉心呵护。需要注意的是,行文中可以侧重写互联网慈善的弊端,但不能否认其有利的一面,且无论如何,做慈善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因噎废食。

【评分标准】

55—60分: 审题准确,围绕“互联网慈善”展开讨论,深刻阐述互联网慈善的现状,分析互联网与个人、社会的关系,表达正确而鲜明的思想。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感。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48—54分: 审题准确,围绕“互联网慈善”展开讨论,阐述互联网慈善的现状,能论述互联网慈善与个人、社会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思想。事例能证明观点,论述较有力。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3—47分: 基本符合题意,列举有关“互联网慈善”的事实,但泛泛而谈。语言较为通顺,结构较为完整。

42分及以下: 部分偏离题意,围绕“慈善”展开,对于“互联网慈善”的阐述和分析较少或者没有,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

心怀真正的良善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

慈善活动的兴起,来源于人性本善,最初人们将其定位在强者、富者的“小众奉献”下,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们道德意识的不断唤醒,每个人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的社会风气渐渐流行起来。这类现象很好地反映了工业文明进步下善良人性的闪光之处,而学会正确认识“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现状,则需要我们拥有真正的良善之心。

“慈善”一词从字面可拆解为慈悲和良善之意,其初衷是帮助社会中有困难的人减轻生活压力,给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一把脱离困窘的梯子。互联网能更快更准确地反映这个社会的需求,将消息的影响力扩到最大,从而呼吁更多人伸出援手——互联网慈善本身是抱着对这个社会最深的关切而产生的,这毋庸置疑。

但恰如赫胥黎所认为的:“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互联网慈善凭借其表现出来的真善美迅速成为社会热点,但那颗慈善的本心却不知何时在社会的大染缸中不复纯净。在人们热心慈善的同时,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假借慈善名义牟利”则是对大多数丑闻的总结概括。慈善的透明度不高,资金流向成谜,不义者趁机作乱,是造成互联网慈善崩坏的几大诱因。总而言之,当慈善成为掩饰罪恶的幌子,当公益活动形同杂耍,那么真善美就不复存在,民族的命运在劫难逃。

所有新生事物的好与坏都有待时间的考量,而决定其发展走向的,是我们人类的实践本身。人的劣根性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如何抑制和纠正它,是人类穷尽一生要追寻的答案。

由互联网慈善的两面性辐射开去,“快乐又利他”的初衷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粉饰丑恶的借口。为了慈善而慈善,企图用跟随大众潮流来标榜自己的善意——这样的“伪君子”在我看来,着实无异于那些趁虚作乱的“真小人”。如若互联网慈善流于形式化,那么它将无法更长远地服务社会。试问哪一个社会可以依靠虚伪的道德良善立足?

面对互联网慈善的现状,我们不应做盲目的乐观主义者。诚然,它对社会国家的积极影响不容抹杀,但它所暴露出的弊病也不可忽视。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真善美的社会氛围,不要让帮助他人变为成全私欲的借口,不要使伪善占据道德制高点。同时,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督互联网慈善的运行状况,争取令善举落到实处,真正造福他人。

它因善意而生,切莫使它因恶意而衰。

心怀真正的良善,于己于人有益,于国于家无害。

点评

题目警醒有力度,开头西塞罗的名句直指问题的本质——学会正确认识“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现状,需要我们拥有真正的良善之心。

文章首先分析了“慈善”的内涵及互联网慈善快速流行起来的原因,从本质入手,一语中的。面对互联网慈善的现状,提出“我们不应做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并指出“所有新生事物的好与坏都有待时间的考量”,而决定其发展走向的,是“我们人类的实践本身”。最后面对现状,提出解决办法,思路清晰,论述有力。篇尾情真意切的呼吁,振聋发聩。

舟山中学 周丹丹

贩卖慈善

汪曾祺曾说:“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慈善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使“日日小暖”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可能。但从晋升为时代宠儿的互联网慈善中,我们是否真正觅得了其中至味?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用心做慈善,而是在贩卖慈善,或者是一种被迫的消费。

诚然,互联网慈善的出现使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慈善事业悄悄进入了大众视野乃至日常生活,我们迈入了一个“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在网上捐助几元钱、随手转发号召帮助贫困山区的消息,我们完成了从围观者到践行者的身份转变,在热情参与中我们逐渐明确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与担当,提升了自己在价值层面和文明素养上的高度。

但这些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全部了吗?

我们显然面临着更多棘手的问题——众多大大小小的网络慈善活动的可信度?官方认证的合法性?筹集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在偌大的网络世界中,屏幕这头的我们无法望到另一头,网络慈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制度及政策问题。姑且抛开主办方等管理层面的不足,仅就参与互联网慈善的普通个人而言,我们也不难发现,人们参与慈善的初衷越发偏离本真,参与慈善的方式也逐渐走向偏激。

慈善的初衷本应是“快乐又利他”,但不知何时它成了很多人无形的负担,最终上升为一种新的压力。打开微博“日行一善”似乎变成一种例行的程序,看多了相似的新闻逐渐对此不以为意。手上仍然做着慈善,心却一点点冷却,失去了起初的那份热忱和期许。更有甚者将做慈善当作修饰与美化个人社会形象的途径,为自己加上“慈善人士”的名号以求在事业道路上更顺风顺水——慈善越来越多地被“贩卖”,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充满了日益膨胀的焦虑感和不安。

在这种混乱的“慈善”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浮于形式,只追求表面的行为而忽视了内心深处真正的善意与赤诚,只寻得一个空壳,却丢了其中至味。

巴金先生写道:“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们始终追寻着人性中如灯光一样温暖又明亮的善意,我们也时刻为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而准备着。互联网慈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关键看我们能否以正确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来参与其中。

人间至味藏匿于真正的善意与爱之中。

你大可以贩卖所谓慈善,但我有权利选择拒绝交易。

点评

文章开头以“从晋升为时代宠儿的互联网慈善中,我们是否真正觅得了其中至味”一问,带动了全文的思考和表达,使文章内容深刻而丰满。文章从本质入手,高屋建瓴,一气呵成:先否定了“贩卖慈善”的行为,再深度剖析了互联网时代慈善活动中的弊端,最后在篇尾提出要“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来参与其中”,指出“人间至味藏匿于真正的善意与爱之中”。但是,文章以“贩卖慈善”为标题稍显不佳,没能很好突出展现自己的观点。

舟山中学 周丹丹

河海当择细流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慈善,是集小善成大善、以小我成大我的最好体现。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沟通性、传递性,将小流汇集成慈善的河海。然而眼下,再遵循李斯所言的“河海不择细流”,难免造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使善良蒙垢、慈善落灰,失去其原来的意义。唯有至善之流才能汇成真正的暖流。

江淮沉沙,滨海浮源。当网络慈善被心怀不轨之人恶意利用时,便会使慈善中饱私囊。前不久,有人假称得了恶性肿瘤,在“水滴互助”上开展众筹,其文引人落泪,其状逼真煽情。于是,善良的网友们纷纷解囊。善款通过平台源源不断地汇集成可观的数目,可不久后,筹得善款的人却被扒出开着豪车大肆炫富,这一新闻,燃起了愤怒却冷却了信任。

再之前,一名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的女孩通过平台筹集了数十万元的捐款,但在手术进行前女孩仍然不幸病逝,女孩的父母在悲痛之余坚持返回所有捐款,一时传为美谈。

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但值得推敲的是,在两起事件中看似客观的第三方平台,有着相同的机制、相同的流程,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发起募捐者的本心是借社会的力量解燃眉之急,募捐者的初衷则是“快乐又利他”。沟通双方的募捐平台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平台可完善其审核机制,制定严格的审核程序,做到真正的“择细流”,则何患不成河海?

同样的,若发起募捐者坚持诚信与真诚,心怀感恩,捐助者们坚持心存善念、乐善好施,则如此涓涓清流,又何患不成河海?

作为捐助者,本是奉献一份不计回报的爱心,点滴小善亦是佛光,微薄之力亦显人心,于是捐出的每一份金钱不仅仅是账户上数字的变动,而是一份带着温柔的关怀、一份温暖的赤诚、一份温存的善意。一份温暖由自己的手传递到他人的手,如何不感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又如何不觉得心怀温暖?

愿河海所集皆善流,点滴所集成清泉。愿在新的互联网时代秉持着那份中华古老的美德,使每一个个体都能拥有来自集體的温暖。

点评

文章开门见山,认为李斯所言的“河海不择细流”与当今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不相适应,因而提出“唯有至善之流才能汇成真正的暖流”,呼应了标题“河海当择细流”的观点。而后将现实生活中互联网慈善的正负面新闻进行对比,指出募捐平台在其中的重要性,认为平台应该完善审核机制,做到真正的“择细流”,并接连发起诘问,引人深思。文章将爱心的汇聚与河流入海做了类比,加深了对互联网慈善的阐释,形象生动,说理透彻,议论允当。

舟山中学 周丹丹

猜你喜欢
河海慈善
一寸赤心唯江河,河疏湖蓄水利兴
——《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河海人》
转化:从陌生到熟悉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从特殊到一般 以不变应万变
大哉河海,不负邦人期
大哉河海,不负邦人期
慈善义卖
慈善义卖
慈善义卖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