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拍一张照片,美得有理有据

2019-09-03 09:55衣鱼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螺线三分法那契

衣鱼

拍照的仪式感,好像在摁下快门的一瞬间就完成了。但看看大师的摄影作品,发现他们的用光、构图、表现力,哪哪儿都好。就单拿构图来说,都非常复杂。摄影里有一种构图法则,叫三分法。那什么是三分法?这就得说到黄金分割线了。

★最美的数字是0.618

那天,毕达哥拉斯走上街头,听到了街边铁匠铺传出规律而有节奏的打铁声,十分动听。叮——当——叮——当。他把敲打、停顿用数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一那就是黄金分割率。

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没有任何记载。有记载的是,毕达哥拉斯那时已经在研究正五边形,而正五边形与黄金分割有着很深的联系。那什么是黄金分割?

有一个线段,在线段上找一个点,将线段分为A和B两段。如果较短的部分(A)与较长的部分(B)长度之比等于较长的部分(B)与全长(A+B)的比,那么这个点就称为黄金分割点,这个比例就称为黄金分割。

求解过程也不难,我们假设线段总长为1,设B为x,那么A自然就是1-x了。它们的关系就是(1-x)+=x+1,x算出来也就约等于0.618,就和π取3.14-样。

不过黄金分割这个概念是后来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里最先提出来的。人们都爱追根溯源嘛,所以大家还是更愿意认为是“老毕”最先发现。

★按照美的典范拍张照

既然黄金分割被认为是最容易引起美感的比例,当然会有很多追随者。你看《神探夏洛克》和《琅琊榜》热播的时候,网友都热衷于把剧照的构图拿来和黄金分割对比。可见,导演们都是黄金分割的头号粉丝啊。

掏出你的苹果手机,打开“设置”,找到“网格”,打开它,你会发现手机拍照界面出现了黄金分割线。两横两竖的直线,交叉成井字型,每一个交叉点,都是黄金分割点。拍照时,把最重要的画面放在黄金分割点上,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构图了。

黄金分割除了在摄影上有广泛的运用,还在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有使用。名画《蒙娜丽莎》、雕塑<断臂的维纳斯》、雅典神庙建筑、螺旋形阶梯,都遵循着黄金分割的规律。

为什么我们会本能地对这样的比例感到美呢?这和人类的演化规律有关,人体里就有很多黄金分割比例。人类最熟悉自己,当然会把人体的美作为最高审美标准,和人体比例相似的,我们就觉得它美。

不过后来人们发现,现代人从肚脐到足底的距离与身高的比例,大多差一点才接近黄金比例,因为腿短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跳芭蕾舞的小姐姐踮起脚尖的样子会更美。踮起脚尖不能更接近天空,却能更接近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心理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弗希纳精心制作了各种比例的矩形,并做了一个展览。很多人来参观后,大家投票选出最美的矩形。结果是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矩形被更多人认为好看,其次是正方形,而越长的矩形越不能给人审美上的愉悦。

★鹦鹉螺与等角螺线★

笛卡尔在1638年发现了等角螺线,也称为黄金螺旋。而鹦鹉螺身上就存在着这个十分有趣的数学规律,等角螺线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完美的黃金比例。

黄金螺旋与斐波那契数列

黄金螺旋与斐波那契数列關系非常紧密,斐波那契数列最典型的“兔子繁殖”问题,兔子生小兔子,小兔子又生小兔子,兔子每代的数量比值无限接近于黄金比例,把每代的数据比值画出来,图形就是黄金螺旋。

黄金矩形的黄金内切圆

黄金矩形、黄金螺旋与黄金内切圆被设计师们誉为比例法宝。很多品牌的海报、logo设计都要用到黄金内切圆做设计“辅助线”,拿苹果手机的logo来说,设计师放出的设计图,处处可以看到黄金内切圆的影子。

猜你喜欢
螺线三分法那契
三维Minkowski空间中的k-型伪零螺线
走近等角螺线
探秘等角螺线
走近等角螺线
从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谈起
植物体上的斐波那契数列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三分法”教学浅析
疑似斐波那契数列?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试析高职物流教学中“三分法”教学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