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

2019-09-03 10:02任晓辉
财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任晓辉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企业为了保持发展良好态势,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对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控制,利用合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措施来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障碍。本文介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1)内部控制定义与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应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明确岗位责任,规范管理流程,利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关系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2)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其实施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的管理层,也包含企业的所有员工,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其重要意义在于:

1.有助于推动企业基础目标的实现

第一,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当今社会有的企业管理部门制度不健全,企业应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制度,实行权责分离制度,权利不可过于统一,也不可过于分散。企业设立的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应该协调工作,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第二,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完善的会计记账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流动风险,实行帐财分离制度,帐实核准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尤其对资产的审计,做到每一笔账心中有数,以一笔账落到实处,

第三,维护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实行外部审计制度,向外部审计人员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数据,为保证会计报告的连续完整性,不得经常更换提供报告的会计事务所,不得要求会计人员签署违背客观真实性的虚假报告,要保证做到向公司外部投资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财务报告。

2.有助于提高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制度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尤其重要,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像润滑剂,可以加快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可能会导致企业分工不明确,信息间传递与沟通不及时,内部监督不够全面,会导致干起工作来手忙脚乱,工作效率差,不能起到提高经营效率的效果。

3.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促进企业发展战略作为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企业在设立发展战略目标时应主要建立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业务作为企业的经济来源命脉,对公司的经营发展有指路灯的作用,人才培养战略同样应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优秀的人才会给企业带来创收的业绩,只要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要素,都应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内部控制的要素。

二、目前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不够优化,各职位之间牵制机制缺乏,職责机构设置不够完整及权责分配不够明确、内部审计机制独立性缺乏、人力资源政策需要不断完善、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等。

(2)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未能及时识别,风险分析不到位,风险应对策略不全面等。当今世界千变万化,许多企业只知道捋起袖子蒙头干,只关心产量,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当多关注企业外部的变化,积极应对,保住市场份额。

(3)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

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可能是企业疏于监管,企业应加强企业监管措施。与此同时,企业在控制活动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如未能采取相应措施,未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可能会导致企业未能及时规避风险而导致企业发生决策失误。

(4)内部信息与沟通不及时

公司岗位上的不合理以及岗位分工不明确可能会导致信息在传递与沟通中不及时,会导致工作中在信息的在衔接上会出现缝隙,会导致信息在传递时的不完整性。

(5)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不独立可能会导致企业疏于管理监督,经营者有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破坏所有者的权益,也可能为了规避自身风险而做出净现值可能是大于零却不投资的决策,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有者权益价值。

三、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1)优化内控环境

企业应建立合理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应当依据 国家有关法律和企业章程,建立适合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职责权限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职位制衡机制。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上,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内控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划分,将权力和责任落实到各个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制要求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审计人员的客观独立性。在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上,企业应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员工的聘用和解聘,薪酬与奖金,休假与轮岗等内容。此外,企业还将加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公司软实力,在公司整体发展中也很重要,企业应积极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公司责任感。

(2)加强风险评估

企业应设定风险评估机制,在企业出现风险时可以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都是伴随着决策同时出现的,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又会带来风险,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采取应对措施,企业既要识别内部风险又要识别企业外部风险,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固有风险的同时,重点分析剩余风险。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企业应该主动回避、停止或退出某一风险高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虽然高风险伴随着高回报,同时高风险也伴随着巨大的损失。企业应该把投资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通过比较投资风险大小,选择风险小的项目进行投资这样可以整体降低企业风险。此外,企业可以进行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风险小的投资可以分担风险大的项目投资风险,将企业风险最小化。企业利用套期会计可以将风险降低,根据资本市场强势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可以通过买进卖出金融衍生工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3)增强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企业应根据未来将要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通常采取的措施有七种。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将不相容职务分别交给不同的人担任,企业在设置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应确认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授权审批控制,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程序授权批准;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定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财产保护控制,企业应建立资产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重要性资产实施重点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全面计划,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运营分析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出一整套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对员工业绩进行客观评价,实施奖惩机制。另外,企业应当设置重大风险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4)完善信息与沟通

企业为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应开展信息与沟通制度。首先,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外部信息,企业应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处理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心;其次,信息在使用者和决策者之间传递,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另外,企业应当建立与内部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用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人为操纵信息,在分享信息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维护;最后,加强企业的反舞弊机制,实施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5)落实内部监督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企业应当通过日常监督及时发现企业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对于重大发现,及时报告管理层开会议解决。企业应当在监督的基础上,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根据出具的报告,对企业制定的内控内容进行修正改进。企业应要求经营者定期提交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外聘会计事务所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做出陈述,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者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郑博.内部控制:提高企業的经营效率与效果[J].财会通讯,2007(12):58-59

[2]董乐.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J].现代经济信息,2010(3)

[3]杨美玲.基于企业价值提升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D].东华大学,2014

[4]车伟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探究[J].纳税,2017(20):92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