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化预算绩效管理

2019-09-05 02:23马保国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治区绩效评价财政

马保国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叮嘱我们:“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总书记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诠释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使用财政资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财政系统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充分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就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就必须按照现代财政制度统一完整、公开透明、法制规范、运行高效的要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统一,就是中央和地方各级预算从上到下口径一致;完整,就是要全面包含一般公共、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保基金4本预算;公开透明,就是推动预决算公开,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都要公开本部门预算,扩大部门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法制规范,就是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的法制要求,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运行高效,就是加快支出进度,提升财政运行效率。要通过财政规范有效运行,努力实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维护市场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财政收支和财税政策,引导和调整经济资源的流向、流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利于维护市场统一,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清除税收洼地,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就是通过完善社保体系和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就是充分发挥财政介于经济、政治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财”服务于“政”的职能,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盟市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我区预算绩效管理从无到有,在制度和实操层面实现多个突破,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基础上,制定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等四个实施办法和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出台对自治区本级预算部门和盟市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制定完善绩效管理共性指标、中介机构和专家管理办法等实操层面制度,自治区本级绩效管理制度主体框架搭建完毕,使绩效管理工作全过程有章可循。

二是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在自治区财政的牵头组织和盟市、厅局的协同配合下,2015年起,自治区财政连续4年开展财政重点评价。2016年起,自治区财政连续3年对盟市财政部门绩效管理工作進行考核。2017年起,自治区本级将预算绩效目标纳入财政一体化系统,连续3年开展绩效目标审核,实现了财政重点评价、对盟市考核和绩效目标审核“三个常态化”。2018年,自治区财政首次对10个自治区本级部门的20个项目的部门自评结果开展财政再评价,首次对自治区本级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考核。2019年,自治区本级首次实行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实现了财政再评价、自治区本级部门绩效考核以及预算和绩效目标四同步的“三个从无到有”。此外,自治区本级还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部署了绩效监控和自治区本级部门自评,从不同维度为全面推开绩效管理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是工作覆盖不断扩大。为解决绩效目标编报问题,自治区财政分赴发改、经信、国土、住建、交通、农牧、卫计、人社、教育等部门,“一对一”上门指导绩效目标编报。精选绩效目标指标范例汇编成册,印发自治区本级全部预算部门,提供编制参考。对自治区本级部门绩效目标编报情况进行通报,推动自治区本级绩效管理由点到面横向拓展。在对盟市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结果分配下达工作经费,充分调动盟市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全区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纵向推开。

虽然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问题导向来审视,全国和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是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一些部门和地方“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绩效管理广度和深度不足,绩效管理尚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财政资金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

从我区情况来看,一是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绩效理念还未广泛树立。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财政厅专门设立了绩效管理处。广东省财政厅早在2004年就设立了绩效管理处,通过多年的工作推动,绩效理念已深入人心。对比兄弟省市,我区差距明显。二是工作推进不均衡。盟市工作总体好于自治区厅局,存在“上冷下热”的现象。除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自治区水利厅等盟市和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外,不少旗县和厅局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三是结果运用不佳。从去年扶贫资金绩效工作的推进情况来看,尽管多次召开调度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部门和盟市工作仅仅停留在绩效目标设立这一初始环节,后期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绩效目标再提升等环节基本空白,难以形成目标设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绩效目标再提升的良性循环和正向提升。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财政和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联动,认真分析原因,切实加以解决。

三、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019年4月1日,自治区深改委通过了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时间要求方面,自治区本级要在2020年底前、盟市要在2021年底前、旗县要在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工作要求方面,一是夯实制度基础,包括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共性绩效指标框架等任务。二是硬化刚性约束,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提出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三是重点环节管理,探索建立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努力推动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组织部对盟市、厅局的年度考核。全区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牢固树立绩效理念,着力夯实基础工作,组织各盟市各部门明确目标、合理安排,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刘秉承

猜你喜欢
自治区绩效评价财政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