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9-06 06:24蒋玮天津市静海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天津30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肌瘤排气出血量

蒋玮 天津市静海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而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留2例(5.26%),复发1例(2.63%);对照组患者术后残留4例(10.53%),复发2例(5.26%),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肛门排气、住院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7.89%,对照组为26.3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中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底。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也被称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年龄段,患者主要表现为肿瘤压迫膀胱直肠、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坠痛感等症状,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1]。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以往主要术式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尽管疗效显著,但创伤较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应用,显示出了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得到临床上的一致认可。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年龄23~44岁,平均(29.86±1.33)岁,肌瘤直径2~12cm,平均(6.56±0.50)cm。对照组38例,年龄23~45岁,平均(30.91±1.55)岁,肌瘤直径2~11cm,平均(6.44±0.62)cm。纳入标准:①已经过超声、盆腔CT检查,符合《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近期内(3个月)有药物治疗史、激素治疗史患者;②宫颈恶性病变患者;③主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4~7d进行手术,术前进行超声、盆腔CT等检查,确定子宫肌瘤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LM治疗:首先采取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打开子宫峡部下缘阔韧带后叶,游离子宫动脉,阻断子宫动脉血流,并进行电凝处理。随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取平卧位,于脐轮上部作手术切口,约1cm左右,形成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14mmHg,于脐部左下方、反麦氏点作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及相关操作器械,取头低足高位。注射20U缩宫素,打开肌瘤包膜,向外牵引肌瘤并进行钝性分离,旋切后取出,进行电凝止血,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取TAM治疗,进行椎管内麻醉,取仰卧位,在下腹部作横向手术切口,约6~8cm,游离肌肉及组织,充分暴露子宫,剔除肌瘤,将盆腔彻底清理后关闭切口[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并发症选取常见的切口感染、尿潴留、腹痛、肠粘连、肠梗阻等。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残留率及复发率[3]。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s)、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或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残留率及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留2例(5.26%),复发1例(2.63%);对照组患者术后残留4例(10.53%),复发2例(5.26%),均无明显差异(χ²=0.72、0.35,P>0.05)。

2.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肛门排气、住院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38,±s)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38,±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4.75±10.65 71.72±22.43 21.18±2.88 5.15±1.08对照组 61.75±14.92 145.68±31.58 28.95±4.45 6.77±1.34 t-5.717 -11.770 -9.036 -5.802 P<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7.89%,对照组为26.32%,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38,n/%)

3.讨论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极为常见,约为30%,其病灶主要由子宫平滑肌增生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因此为良性肿瘤。患者早期一般无典型症状,肌瘤较小,容易被患者忽略,一旦发生经期延长、月经量变多、继发贫血等明显症状表现,则肌瘤体积已经较大,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4]。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两种,两者均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疗效更加确切。但在术式选择上,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传统子宫全切术,而TAM虽然可保留子宫,但身体损伤较大,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且恢复较慢,临床应用限制较大。

以往有研究显示,与TAM相比,LM的子宫肌瘤清除率略低,但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分更高[5]。但也有学者指出,LM的术后残留率低于TAM,可能是由于腹腔镜下术野质量更高,有利于彻底剔除肌瘤[6]。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率、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LM的治疗效果与TAM相当,同样可彻底清除病灶,不会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同时,LM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肛门排气、住院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7.89%,对照组为26.32%,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LM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LM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且具有显著的安全性优势。

猜你喜欢
肌瘤排气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