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特点

2019-09-06 08:06梁家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文言文教学

梁家玲

[摘   要]教学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为例,分析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特点,探析它的文体特征和主题,研究文言文教材的选编特点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力求发现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意义,希望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选编特点;教学思考;必修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07-02

一、编排形式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共有5册,每册的文言文都统一编排到一个文言文单元,单元名称依次为“古代记叙散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古代议论性散文”“古代人物传记”“古代抒情散文”。以必修1的“古代记叙散文”单元为例,它不仅道出了教材编写者编排这个单元的意图,同时也透漏出这个单元的编排依据:文体都是叙事性散文,主题都是让学生体会古人的高尚品德以及卓越的政治外交才能。编排者将类似文体和主题的文言文集中于一个单元,便于学生充分掌握这个类型的文言文的特点及教学重难点,体现文言文单元遵循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二、编排顺序尊重文言文的发展源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新课标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形式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其编排顺序尊重文言文的发展源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必修1到必修5的五个文言文单元一共收录了17篇文言文,尽管文章篇目不多,但涉及多个时期。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7篇文言文主要选自先秦、西汉、东汉、东晋、唐、北宋等,其中选自先秦和西汉两个时期的作品比较多:选自先秦的文言文有6篇,占总篇数的35.29%;选自西汉的文言文有4篇,占总篇数的23.53%。先秦散文在数量比例上占很大优势,并且从具体的编排顺序来看,新课标人教版把先秦散文编排在了必修一中,这样的编排顺序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历史感,注重源头。但对此编排顺序,有人认为先秦散文的成文时间久远,理解难度大,反对将先秦散文放在如此靠前的教学单元,认为这样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张应“先易后难”地进行教学。如在《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古代散文选文研究系统研究》中就提出:“单就现行教材而言,教材古代散文的编写本该是一门在时序上从后往前讲的课程,因为只有这样,由浅入深,才能渐渐深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才能真正感知东方文化深邃与魅力所在。”《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也主张“编者应考虑文言文由难及近、由近及远的编排方式”。

但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的编排顺序并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因有三:

第一,从学生整个学习历程来看,“由易到难”的大方向是不变的。从小学到中学,文言文阅读难度不断加大,培养的能力范围不断拓宽,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都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第二,把叙事性的先秦散文放在前面,是尊重文言文的发展源流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通过接触唐、北宋等朝代的篇幅中等、难度适中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量的实词、虚词,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尽管先秦散文的文字较为古朴,但大部分的高一学生还是能在工具书和教师的帮助下基本理解文意。再者先秦散文是古代散文的源头,最能反映文言文的原始面貌,便于学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体会文言文的时代变化,为高二、高三阶段用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第三,先秦散文的叙事艺术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有借鉴价值。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有着独特的叙事艺术,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外交风云。而在必修1中的“表达交流”部分就提到“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突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等,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先秦散文的叙事艺术,尤其是渲染、正反对比、春秋笔法等艺术特色,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有很多的借鉴价值。

因此,这套教材的文言文编排顺序并非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反而体现了它尊重文言文的发展源流,并且符合学生各学段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可以古观今,借鉴古代的叙事艺术提高自己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三、助读系统的编排设计紧扣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单元导语、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能辅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语文学习,充分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所以有人又把它们统称为课文的助学系统。单元导语不仅简明扼要地提出本单元的文言文类型,而且还结合课文文体特征和主题,点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如必修3的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指出,学生要认真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立论方法和论证逻辑。教材编写者把单元导语编排在每个单元的开篇,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及方法起到重要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叶圣陶曾说:“抉其至关重要之若干点,稗学生,思考之,辨析之,熟谙之,练习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研讨与练习”中的题目主要是按照梳理文意、字词释义和谈论感想的顺序进行排列,符合课程标准中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紧扣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而若具体分析“研讨与练习”中每道题的内容,可以发现其设计的问题都能突显本单元的特色,紧扣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如“古代记叙散文单元”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叙事艺术;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主要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品味语言,关注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情感和志趣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代散文单元的单元导语概述了整个单元的特点,而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研讨与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由此可见,助学系统突显单元的整体性,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很多启示。

从以上三大点可以看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文选编体系较为合理:从单元编排的形式看,它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从选文编排顺序看,它尊重文言文的发展源流,符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从助学系统的编排看,它紧扣教学重难点,突显单元的整体性。文言文教学对整个高中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要改变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教师要把教材中的这17篇文言文的选编特点进行认真研读,深入理解编排者的编排意图和每个文言文单元的主题特色,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抛砖引玉的作用,完善文言文实践教学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師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王意如,李峰,孙国强.语文教学大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

[5]  王运熙.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  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7]  薛宁宁.现行人教社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研讨与练习”部分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