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例子” 拓展学生思维

2019-09-06 08:06徐大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例子拓展教材

徐大才

[摘   要]教材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教育时所使用的材料。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依托教材,向学生灵活地传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教材;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13-02

教材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教育时所使用的材料。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扎实学好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讲解教材本身,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时,一定要多方面运用教材这个“例子”。依托这个“例子”,向学生灵活地传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依托这个“例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依托这个“例子”,发展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故意质疑,变向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变方向、变角度、变途径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是一种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问题的思维。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辩证性和独特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愿意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表达他们的独特感受。例如,《爱莲说》的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莲花在周敦颐的笔下,是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的化身。同时,我们还看到好多好多赞美莲花的诗歌、散文。而周敦颐笔下的淤泥,是污秽肮脏的象征。那么,是不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这样认为的呢?”让学生稍作思考,再启发:“同学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变个角度思考一下,赞赞淤泥,贬贬莲花,你能做到吗?”这样一定能颤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诱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有学生对淤泥大加赞美:勤勤恳恳提供养料,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默默地奉献,即使千百年背着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而对莲花的评价却是:吮吸淤泥的“乳汁”,成长后还反咬一口,忘恩负义。

教师在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突破原有框架、前人思想的束缚,让学生获得摆脱思维定式影响的能力。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跳出普通的思考范围,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进行逆向思维,重在“变”字,如词语情感色彩的变化,换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论点等。例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词语的情感色彩变化情况,并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骄傲”一词,一般情形下我们说它是贬义词,如“骄傲使人落后”。本课中有“我们的骄傲”“骄傲之花”等,用的是肯定说法。我们试着用“自豪”,从褒贬两个方面来各说一句话。“自豪”会用了,再试试“清高”。这样,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求知的热情之火。

二、多角度思考,纵横联系,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維

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人、事、物,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而这些不同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便可全面认识人、事、物,这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到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正确思路,不满足于已经找到的正确答案,还要继续寻找新的正确答案,直到“想尽”为止。如《从三到万》这篇课文从故事说起,可提炼出两个观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探寻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明:①学无止境,学习切忌浅尝辄止;②骄傲自满是学习的大敌;③人贵有自知之明;④学生应尊重老师,重视老师的作用等。

2.从父亲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明:①凡事必须亲自考察才可以下结论,不可轻信别人的断语;②要教育下一代,家长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③家长应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等。

3.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明:①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②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告诉他们学习的规律等。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研究事物,可以有多个评价标准,多个思维结论,进而增强他们思维的多维性,减弱他们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他们思维的流畅性,使他们克服思维惯性、思维定式的束缚。

发散思维训练的重点在于阅读分析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有限的知识,纵横联系,最大范围地运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且有利于激发其创造力。如在教学《有的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第一节里的“生”与“死”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有的人是虽生实死,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精神不朽。继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人虽生实死,什么样的人虽死犹生呢?请大家谈谈看法,不妨举出一些例子。这样学生一定能发散他们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思考:“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秦桧等)卖国求荣者虽生实死,(岳飞等)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胡长清等)贪官污吏者虽生实死,(孔繁森等)清正廉洁者虽死犹生。”“为自己追逐名利者虽生实死,为人民鞠躬尽瘁者虽死犹生。”“自私自利者虽生实死,大公无私者虽死犹生。”这些句子涉及的范围从典型人物到人物精神,从古代到现代,可见学生已经打开了思路,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人物,让他们结合人物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成就等进行思考。在进行这种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不忽视任何情节。

教师还可以采用添加式拟题的方法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改补情节,有趣复述,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前知识经济的大潮迅猛而来,它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而对于人才的培育,则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心血,它是语文教师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体现,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闪耀着语文教师智慧的火花。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从“例子”中发现、挖掘可以燃起学生创造性火花的因素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推波助澜。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运用教材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改变情景,是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如在《松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理解了全文,了解了松鼠过河、搭窝的方式的基础上,设计训练题:假如有一天松鼠搬家,要淌过一条小河到一片大森林中的一棵树上做窝,你能讲出一个故事吗?这样便由说明文的学习转到要求学生尝试写作记叙文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学习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补写或续写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还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课文中这样的材料特别多,如教学《最后一课》后,要求学生补写《散学之后》;教学《孔乙己》后,要求学生写《又见孔乙己》;教學《我的叔叔于勒》后,要求学生补充情节,写《于勒叔叔回来了》;等等。

要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复述是很好的方法。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在复述时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如教学《往事依依》后,要求学生以“我的童年生活”为题复述课文;教学《七根火柴》后,让学生以某红军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复述课文;教学《桃花源记》后,要求学生以渔人回来向太守禀报的形式来复述课文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他们有兴趣、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听说读写能力一定有所欠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例子拓展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