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深层意蕴探析

2019-09-06 08:06吴申道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7期

吴申道

[摘   要]《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记述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的主题经常被认为是“谦虚为人,不能骄傲自满”和“熟能生巧”这样的两点。但这远远不够。该文表现出来的主题应该是:1.靠“手熟”和简单的重复并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一切非凡才能的获得要依靠纯熟的技艺,但不唯纯熟;2.想要把技术上升为艺术,需要有更高明的智慧和创造性精神;3.止步于技术熟练,而不提升精气神,就不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

[关键词]主题解读;深层意蕴;《卖油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24-03

《卖油翁》故事虽短,但其记述简洁生动,细节毫厘毕现,蕴含盎然别致的情趣,深入浅出的哲理,为初中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提供了一个经典文言小品文的样板。但是对于这样一篇短文,其主题经常被人理解为“谦虚为人,不能骄傲自满”和“熟能生巧”这样的两点。文章作者欧阳修作为宋代极负盛名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其所写的文章是否只是表明了这样简单的为人态度和庸常的生活认知?这篇文章是否有深层意蕴?对此,本文不揣浅陋,言之一二。

一、作者暗示:《卖油翁》有深意存焉

文章选自《归田录》。《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之作,可谓是集欧阳修人生智慧之大成。他自己在《归田录·自序》中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身为史学专家,他没有记录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可供笑谈的人和事,却记录下了这样一些生活片段,可见这些片段必定是启人智慧、耐人寻味的。从《归田录》整本书来看,其所记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其中的每则故事短小精悍,记叙的虽是日常琐事,但是作者凭借史学家的功底,不刻意褒贬,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爱憎,使故事风格平易闲适,简洁而又意蕴深厚。

编者在将《卖油翁》选编为课文时为方便初中生阅读,删去了文本的最后一句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一句的提示非常关键,庄生即庄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纯熟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其中“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故事分别出自《庄子·养生主》《庄子·天道》。事件未必真实,但是其所蕴含的道理却极其启人心智。欧阳修将自己的这则故事与之类比,告诉读者,这则故事是可以当作寓言看的,是可以反复品味的,其不仅蕴含人生况味,还蕴含人生哲思。

二、同类对比:发掘故事的内涵

原文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中有“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著名的典故。为方便阅读,兹录其所在原文如下: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选自《庄子·天道》

这两个文段与欧阳修的短文相比,有许多共通之处。见下表: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篇文章有极大的相似性,那么《卖油翁》的深层内涵也应该超出通过卖油翁这个普通人的表现得出来的表层内涵。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将《卖油翁》的主题确定为“熟能生巧”“精湛的技艺无非是反复练习的结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谦虚为人”等,这显然只是停留在故事的表层,没有深入分析故事蕴含的深层道理。

三、文本细读:品味不一样的意蕴

文章对人物没有过多着墨,以至于我们连人物的外貌、穿着、衣饰都无法得知。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卖油翁》从陈尧咨这一面来看,是这样发展的:

(故事开端)“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借神态描写提供人物冲突的背景。

(故事发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借语言描写显示人物冲突渐起。

(故事高潮)“尔安敢轻吾射?”——借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冲突的激化。

(故事结局)“康肃笑而遣之。”——借神态动作描写结束人物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