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生长痛的关系

2019-09-09 03:25毕颖薇贺亚杰何汇忱
武警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血钙骨密度小儿

毕颖薇,王 红,贺亚杰,何汇忱

生长痛是小儿生长最旺盛期的一种暂时性肢体性疼痛症状,常发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作为一种非关节性疼痛,小儿生长痛常发于下肢关节附近的软组织、肌腱、肌肉,以间歇性短暂的下肢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虽然该疾病不会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但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患儿健康发育[1]。因此,早期诊断对缓解机体疼痛、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发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致钙、磷代谢障碍,可对患儿神经、肌肉、造血等器官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若严重缺少维生素D,易形成佝偻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D,25-OHD)作为维生素D主要代谢中间产物,其水平变化能准确反映出患儿机体维生素D水平,可能有助于小儿生长痛的诊断[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生长痛的关系,为临床诊断生长痛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02至2017-03在我院治疗的生长痛患儿78例(观察组)。纳入标准:(1)有或无诱因不定期间歇性下肢疼痛,不伴跛行;(2)疼痛病史>3个月,发作>5次;(3)疼痛部位固定,无红肿;(4)全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检查等无异常;(5)X线膝、踝关节正常[3];(6)学龄儿童;(7)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随访;(2)肢体有外伤、感染史。同时选取健康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龄(8.79±1.03)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25例;平均年龄(9.01±1.01)岁。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于早晨空腹抽取3 ml肘静脉血,进行10 min离心,提取上清液,保存至-20 ℃待检,由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采用美国Sigma公司标准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血清25-OHD水平,批内CV为6.59%,批间CV为6.98%;采用偶氮胂三法检测血钙,磷钼酸盐法检测血磷,试剂盒由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超声骨密度采用BMD-1000型超声骨质分析仪测量儿童左前臂桡骨远端1/3处。

1.3 治疗及随访 一般治疗:局部保暖、制动。药物治疗:口服维生素D滴剂(国药准字H35021450,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800 U/次,1次/d。口服维D钙咀嚼片(国药准字J20100033,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1片/次,1次/d,1片含有300 mg钙+100 U维生素D。治疗3个月后随访。

1.4 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未诉疼痛;无效:治疗后症状、疼痛次数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2.1 血清25-OHD、钙、磷及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血钙、血磷及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生长痛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血清维生素D、钙及磷比较

2.2 治疗效果 78例患儿经治疗后,64例有效,有效率为82.05%;有效组及无效组经治疗后血清25-OHD均较治疗前增加明显(P均=0.000),但血钙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25-OHD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0);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钙及血磷水平、骨密度(Z值)与无效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生长痛患儿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后25-OHD、血钙、血磷及骨密度比较

3 讨 论

小儿生长痛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多由于小儿发育过快,增加腿部负担,使得下肢骨骺充血,膝关节韧带松弛所致步态不稳,关节面受力不均衡,腿部负重力线不正导致膝关节摇摆不定,诱发下肢疼痛[4]。生长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生长有关,周围神经、肌腱不能相应增长所致牵拉痛,随着生长发育的成熟,该疼痛会消失。也有学者认为生长痛与维生素D不足相关,长期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营养不良,骨钙沉积不足易引发骨痛[5,6]。总之,适量补充钙剂、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7,8]。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显著意义[9]。

维生素D也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其作用为维持正常的血钙、血磷浓度,并使其以骨盐的成分在骨组织上沉积,调节细胞增殖、转化、凋亡,利于骨骼生长,促进儿童生长发育[10]。维生素D是唯一不可通过母乳进入婴儿机体内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等外源性补充,在骨骼健康、代谢与免疫调节方面产生重要作用[11]。但维生素D在机体内的活性形式为1,25-(OH2)D3,半衰期短,难以检测。25-OHD具有血液浓度高、稳定性强、半衰期长等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12]。血清学检测具有客观、经济、简单的优势,其中放射免疫法是检测25-OHD水平的金标准[13]。钙、磷是构成骨质的重要无机元素,是促进骨质生长、代谢的重要物质,其水平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机体内成骨细胞活性[12]。维生素D作为一种类激素样物质,能够调节钙、磷吸收,促进骨骼重构、生长,缺乏后会导致钙磷代谢失调,骨样组织钙化障碍,生成大量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网,过度活动后,患儿机体局部血流丰富导致淤血,诱发局部疼痛[15,16]。

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佐证了上述分析,同时也提示25-OHD的确参与了小儿生长痛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中78例患儿经治疗后血清25-OHD和血钙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明显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1),其原因为口服维生素D滴剂能够补充患儿机体维生素D含量,提高25-OHD水平,能够有效维持机体钙、磷代谢,保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功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利于骨质形成[17],缓解小儿生长痛临床病症,促进患儿健康发育。本研究发现,血钙水平及骨密度(Z值)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别,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血钙数值偏小且变化范围较小有关,同时可能与家长普遍重视补钙而忽略补充维生素D有关。本研究经X线检查排除骨质病变,同时结合超声骨密度(Z值)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小儿生长痛与骨质密度无直接关系。

分析无效组原因可能与患儿有效日照不足、肥胖、治疗中过敏性疾病发作等原因有关,后续治疗中加大维生素D的量予每日2000 U口服,1个月后随诊疼痛多有缓解,提示临床应用维生素D治疗生长痛时应评估患儿的疾病发作因素,治疗方案个体化。但因样本量过少,未进行相关统计,日后工作中应加大样本量及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维生素D个体化治疗儿童生长痛相关问题。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通过25-OHD间接性检测患儿机体内维生素D水平,并通过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血钙、血磷及骨密度结果的比较证实25-OHD在小儿生长痛的显著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生长痛的病因缺乏大量的实验对照研究,其结论缺乏客观性,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生活习惯、有效日照等有关。本研究中血钙与骨密度相关阴性结果也可能与样本量偏少有关,有待于加大样本进一步探讨25-OHD、血钙及骨质密度在生长痛诊治过程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小儿生长痛可能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有关,近期也有“生长痛是一种晚发性佝偻病”的说法[18]。临床应定期检测患儿25-OHD水平,给予补充维生素D,增加有效日照,保持营养均衡,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虽然生长痛是学龄儿童快速生长期的生理现象,但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且维生素D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对患儿骨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血钙骨密度小儿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两种不同专项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