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MOOC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探究

2019-09-10 07:31李萍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能化

摘  要: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支撑下,高校图书馆面向MOOC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和发展状况,分析了MOOC环境下嵌入式学科服务智能化的必要性和特征,并从人才建设、法规建设、技术创新、评价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智能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机制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MOOC;嵌入式学科服务;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3-0166-03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for MOOC

LI Ping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ibrary,Xiaogan  432000,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 to MOOC users supported by internet,big dat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ntelligentization in the MOOC environ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mechanism and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intelligen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from four aspects of talent construction,legislation construc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valuation reform.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MOOC;embedded subject service;intellectualization

0  引  言

近几年,嵌入式学科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主张图书馆的服务应突破场馆范围的局限,主动嵌入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情境中,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该服务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从以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受到广大图书馆用户的支持和青睐。但自2013年MOOC引入中国并迅速在国内各大高校并呈井喷式爆发以来,该服务模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与不足。因为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学员人数众多且课程内容海量庞杂,而学科馆员的人数有限且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很难应对內容庞杂的MOOC课程的需求,因此,单靠学科馆员实施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愈来愈不能满足众多MOOC学员的信息需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正逐步成为图书馆研究实践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正是使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1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嵌入式学科服务起源于美国,目前该服务模式在美国许多高校很流行,比较典型的如耶鲁大学,该校明确将嵌入式学科服务列为该校的战略规划[1];在国内,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率先提出“资源到所,服务到人”和“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服务理念[2]。2008年以来,关于嵌入式服务的相关文章开始陆续刊发,其中在2011—2015年间数量激增,主题主要集中在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及嵌入式学科馆员建设等方面[3]。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比较典型的是学者初景利[4]提出的以“目标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等8个方面为宗旨的服务模式;在实践探索方面,比较成功的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5],该馆实施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曾一度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概念,业内学者初景利[6]、刘 颖[7]、谢守美[8]、沈洋[9]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有价值的阐述,提出了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和主张。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并借鉴以上学者研究成果,将嵌入式学科服务总结为:具有学科专长的馆员,通过嵌入用户的学习、工作、科研等过程,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学科知识服务。另外,图书馆界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除了传统的物理空间嵌入之外,虚拟空间的嵌入呈现出许多创新的亮点,如华东师大图书馆的“第三空间”、上海交大图书馆的“IC·创新服务模式”、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上开设的俱乐部等等[10],都在图书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MOOC环境下嵌入式学科服务智能化的必要性

MOOC的全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大规模”一方面是指MOOC课程的报名人数不受限制,学员人数规模浩大;另一方面指MOOC是富媒体课程,课程涵盖的内容海量庞杂。“在线”决定了MOOC是网络学习课程,学员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等学习课程,这就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物理空间的束缚,实现了名校课程普惠大众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象。“开放”,决定了MOOC资源具有共享性,学员不受国界、种族、职业及自身任何条件的限制,享有平等学习的权利。MOOC上述的三个特征,决定了单靠馆员实施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已无法适应MOOC课程的发展需求,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大势所趋。具体表现如下:

(1)MOOC学员人数众多,且课程内容涵盖的范围浩大;而学科馆员人数有限,多数学科馆员只有一门学科背景,对其他学科领域了解不多,且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MOOC课程的需求。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宗旨是以用户为中心,随时嵌入用户的工作、生活情境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而目前学科馆员从人员数量到知识储备都远远达不到面向MOOC提供学科服务的要求。

(2)MOOC是网络化教学,学员通过在线观看视频、随堂回答教师的提问、线下完成作业、线上考试并领取证书的基本流程学习课程。因此,教师对学员的控制力很弱,许多自控力较差的学员往往中途放弃课程。在课程进行中,师生之间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员遇到学习障碍不能及时求助教师,尽管课程提供了讨论交互区、师生答疑区,但往往因课程团队人数有限,不能及时答复学员的疑问,致使问题反馈的时效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员学习MOOC的积极性。MOOC课程是以“短视频+交互式练习”为主导的快餐式学习方式,学员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课程,因此,在课程进程中随时需要方便快捷的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

(3)MOOC开课过程中,教师提供统一的教辅材料,布置统一的作业,但学员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储备等相差很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加之MOOC教师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员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因此,个性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在MOOC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学员顺利进行MOOC学习的重要保障。

(4)MOOC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呆板,考核题型一般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而对于能发挥个人潜能的主观论述题涉及较少,这是因为MOOC课程学员众多而教学团队人员有限,考核试卷一般采取机器测评、同伴测评及第三方测评等方式,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方便阅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主观题会给阅卷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MOOC课程的考核大都回避有一定难度的主观题。而借助人工智能的文字识别和机器学习可以实现主观题的自动评卷[11],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MOOC教师阅卷工作量超负荷的问题,为MOOC试卷中设置合理的主观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挖掘系统,可以挖掘用户对MOOC的点击次数、视频观看情况、课中的听课效果、师生交互答疑区的讨论表现及课程各阶段的考试成绩等学习踪迹,系统自动为这些踪迹设置可视化视图,教师可以依据视图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加权算出学生的总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依据。这种考核方式比以往更全面科学合理,是MOOC考核方式的一大进步。

3  基于MOOC的智能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特征

3.1  服务主体多元化

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创新成果,如智能感知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学习算法等,是科技智能和馆员智慧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的馆员作为服务主体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消除了用户对馆员的依赖性。各种嵌入智能软件的自助终端及电脑、手机等设备都可以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这就使用户获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渠道变得日益多样化。

3.2  服务方式的便捷化

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馆内馆外无差别、一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模式。另外,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施,改变了原先用户获取信息必须具备基本的图情知识和检索技术的状况,智能服务系统会自动挖掘用户的情景数据,自动分析用户的学科专业、兴趣爱好等信息,自动推送用户当下所需的数据信息,即用户不需搜索便会获取所需信息。这种嵌入式服务的范围扩大到了每一个用户,真正实现了MOOC“公平、平等、共享”的服务理念。

3.3  服务方式智能化

嵌入式学科服务智能化的关键是构建智能化的嵌入式服务系统,该系统是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多种高新技术的融合。物联网的智能感知、对大数据的智能获取,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数据的智能化的处理功能,实现了用户信息需求的智能获取和加工处理。智能挖掘系统能根据用户的历史学习踪迹和现在学习的情境,构建可视化的信息需求轨迹,预测用户当下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特征,自动将信息推送给用户,用户好似随时伴有学习助手,达到了“信息有求即到”的服务效果。

4  智能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机制建设策略

4.1  加强人才机制建设

嵌入式学科服务智能化的实施,需要具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人才,目前,整个社会高新技术人才紧缺,单拿人工智能来说,据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仅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12]。高校图书馆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筹划人才机制建设,需要把培养智慧型馆员列入战略计划。智慧馆员的作用主要是“创建和分发各种工具”[13],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操作和维护智能系统的能力,具备运用高新技术研发各种新型智能工具的能力,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

4.2  严格数据保护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会将原创资源转化形式,这就涉及到知识版权问题。另外,高校图书馆为了分析和挖掘读者阅读需求而收集的个人信息,会涉及到读者隐私,如果泄露或是转而用于其他用途,将会侵犯读者的隐私权,更会违反图书馆法律和精神。因此,必须制定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民众的知识产权和用户的信息隐私安全。业界人士对此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如鲁白将“数据隱私”和“数据权属”纳入AI继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4],Ziang Yan等提出了DeepDefense训练方案[15],Zhang S等提出了“差分隐私”技术[16],夏康提出了一种基于归并散列算法的高效的信息指纹算法[16],Botti D W等发明了从入口权限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方法等等[17]。总之,高校图书馆要采取相应举措,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大数据保护的技术研发速度,包括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等。

4.3  研发数据处理技术

大数据时代,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大批的垃圾干扰数据随之剧增。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观,筛选推送数据要以用户的需求为依据。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学习和研发数据处理技术,一方面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技术标准,建立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处理平台,深入感知用户的学习活动情境;另一方面要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及个性化特征构建用户数据可视化视图,对不适合用户需求的数据进行清理筛选,使服务用户的数据更精准化。

4.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嵌入式学科服务一般由学科馆员担任,智能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将改变嵌入式学科馆员的评选标准,原先学科馆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许多已不能适应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事先确定目标按计划实施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已不能适应MOOC背景下用户随时变化的信息需求特点,学科馆员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环境,有能力驾驭高新技术并为读者提供最优质服务将是优秀馆员评选的标准,馆员智慧与机器智能有机结合的人机交互方式,将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新形态。因此要对高校图书馆原有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完善,要制定和落实与智能化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5  结  论

综上所述,在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慕课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嵌入式服务已是大势所趋,该服务方式的实现将使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变得普适化、大众化,这将为高校图书馆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此課题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智能化服务与嵌入式服务的无缝融合将是各位同仁研究探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焦玲霞,马岩.中美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比较研究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3):48-55.

[2] 韩丽.泛在图书馆环境下嵌入式馆员的泛在化服务 [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74.

[3] 靳慧慧.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现状剖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4):73-77.

[4] 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 [J].图书情报研究,2012,5(3):1-8+33.

[5] 吕巧枝.基于文献计量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现状及思考 [J].图书馆,2018(12):92-97.

[6] 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 [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11-17.

[7] 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 [J].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8] 谢守美.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进展 [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8):133-137.

[9] 沈洋.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调查与研究 [J].图书馆建设,2016(11):56-61.

[10] 黄苑,张仁琼.国内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J].图书馆学研究,2017(16):97-101.

[11] 詹泽慧,霍丽名,姚佳静,等.人工智能时代MOOC将如何发展:机遇与挑战——与Curtis Bonk教授和Paul Kim教授的对话 [J].中国电化教育,2019(2):10-15.

[12] 千讯咨询.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R/OL].(2017-06-10).http://www.qianinfo.com/products/33/36118 13.html.

[13] 金敏婕.融入、提升、超越——智慧图书馆员素养与价值 [J].图书与情报,2014 (6):130-133.

[14] OFweek机器人网.聚焦|央视大调查:人工智能威胁个人隐私成隐忧 [EB/OL].(2018-03-06).http://www.sohu.com/ a/224964811_505811.

[15] YAN Z,GUO Y,ZHANG C. DeepDefense:Train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with Improved Robustness [J/OL].arXiv,2018(20):1-16.(2018-03-01). https://arxiv.org/pdf/1803.00404.pdf.

[16] ZHANG S,YANG H,SINGH L. Anonymizing Query Logs by Differential Privacy [C]// SIGIR’16 Proceedings of the 39th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July 17-21,Pisa,Italy. New York:ACM,2016:753-756.

[17] BOTTI D W,CHENNAMSETTY R,LINGAFELT S C,et al. Determine Security Access Level Based on User Behavior:US98704 54B2 [P].2018-01-16.

作者简介:李萍(197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