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

2019-09-10 07:52仁欠吉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分析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仁欠吉

关键词:应用题;分析能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24-01

1.前言

数学的应用题具有非常显著的引导性。一方面,通过创设应用题,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科观念,体味到数学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应用题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情境,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特点的,因为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比较困惑,对于直观的形象的场景具有非常高的兴趣。因此,很多应用题都会假设一些条件或者场景,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有较高的兴趣。同时,在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这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都有所提升。

2.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长久以来,数学教学都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性的分析。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只关注了数学习题的答案,不太关注习题的过程和方法。长期的填鸭式的教学不仅堵塞了学生的思维,还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探究,不愿意分析。一场考试下来,很多习题已经在课堂上讲过,试题知识变换了一两个数据或者调换了条件,学生就不知所措,不会解题。这说明学生确实缺乏数学分析能力。针对此类现象教师确实应该探究相应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1)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一般都比较简单,创设题目时,都会营造一定的场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条件,缺乏明确的思维,很容易被应用题中的要素所迷惑。在应用题中,有显性条件,也有隐性条件,学生不仅要关注显性条件,还要分析隐性条件,也就是题目中蕴含的一些客观条件。如应用题给出的数据就属于显性条件,而题目中没有提到的信息,但是在我们学习中学习过的知识、概念、定理等内容,就是隐性条件。

(2)分析应用题的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应用题也有不同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还要关注应用题的问题。题目问的是什么,就回答什么。这当然是基本的要求,此外,还要分析设置问题的目的,并且全面分析问题的内涵。

3.运用导练结合的方法

导学法与练习法相结合,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可以以数学问题导入学习环节,但是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现象有机融合,增加数学问题的生活趣味。因此,在探索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运用导练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形成完善的解题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设具有生活情趣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以问题导入:小华家里的书房中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摆放了14本书籍,小华拿走25本,这3个书架一共还剩几本书?学生开始思考,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和条件,列出算式:3×14-25=17(本)。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问运算更简单方法吗?学生继续分析,最后找出了更加简便的算式:15×3-25-3=17(本)。

4.培养学生多样化思维方法

很多数学应用题都是非常开放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善于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数据,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例如,有一道应用题:小明、小红、小华拥有的糖果的平均数是15颗,加进小张的糖果数后,四个人的糖果平均数多了2颗,请问小张有幾颗糖果?在解答这道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三个人的糖果平均数为15颗,加上小张的糖果平均数加了2颗,由此可得出四人的平均数是15+2=17(颗),四人总数是17×4=68(颗),其他三人的总数为3×14=45(颗),因此,小张的糖果数为68-45=23(颗)。这是一种解题方法,这道题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学生思考后,分析道:加上小张的糖果数,平均数多了2颗,也就是平均每人各加2颗,即总数多了2×4=8(颗),小张的糖果数为15+2×4=23(颗)。

5.小结

综上所述,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且能够在学习探究中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正确分析应用题,理解应用题的关键点,注重应用题解题方法的传授,并且及时引导学生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解题中,这对于强化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指导性和科学性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更加活跃,方法更加多样化,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更加强。由此可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全面思考应用题的条件,不仅能够提高应用题的解题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康世刚. 信息化教育模式在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分析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论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分析能力
再识“千变魔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