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读时代舆情研判的立体思维

2019-09-10 07:22王先俊张学勤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判舆情立体

王先俊 张学勤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屏读时代的舆情特点,提出了移动互联技术建构的社会舆情主要存在四个明显的效应:雪球效应、扩张效应、激发效应、沉淀效应,指出在舆情研判上,应该对应多维度立体的思维方式,即空间维度上横向思维、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思维以及跨界维度上的斜向思维,从而把握舆情的来龙去脉,实现准确的研判,进而提出应对的策略,最终确保社会秩序的平稳。

【关键词】屏读;舆情;研判;立体;思维

移动互联的技术变革,推动了信息传播模式的重构。当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屏读”的时候,社交媒体成为媒介渠道中的主流。所有使用屏幕媒介的人们都已经成为“屏幕之民”,而这个时代也就被称为信息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屏读时代”。

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我们所面临的舆情,已经远远不是大众传播时代的舆情特性,“全球化的世界给我们的个人行为和道德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个人都被困在许多无所不包的蜘蛛网中,这张网一方面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把我们最微小的举动传送到遥远的地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能对地球的另一端的人甚至动物产生影响,某些发生在单个人身上的事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引发全球性事件,例如突尼斯小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事件引发了政治运动;美国几位女性讲出自己遭到性骚扰,便点燃了‘MeToo(我也是)’运动。”①我们每一个时刻都处于一张网中,而且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美国源起的“MeToo”运动,也同样在2018年深度影响了中国社会,被曝光的事件和人物涉及了高校、媒体和公益领域,可见在互联网的舆论场上,已经不再有域内域外之分、线上线下之分,地球村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民众关注的对象,并形成相互的联动和触发,形成新的事件。

相应的北大校长林建华在讲话中念错了字的舆情和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舆情,更是具备了不同于以往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远远超出了传统舆情特定时空下的爆发与波及范围。社交媒体上的舆情传播,已经不能再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思维方式进行认识和研判了。

一、屏读时代的舆情特点

(一)生产与传播相联结——传播特点,雪球效应

屏读时代的舆情,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相联结,源自于镜头的抓取作用;屏读的方式使镜头成为了一个集合采集、传播、使用的信息主渠道,并且打破了原有大众传媒的精英壁垒,诸如现在的快手和抖音,推动了传媒使用从精英传媒向平民传媒的革命性转型。

信息在流转中不断生产出新的内容和数据,即便是点赞数和阅读量甚至是弹幕,都已经成为新的信息评估,内容呈现了叠加效应。舆情中蹭热点的效果,便是源自于滚雪球效应的流量考量因素。

流量成为一种驱动,叠加成为一种赋能,叠加后的舆情事件会成为一种记忆沉淀,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会不断地成为下一起事件的基石和养料。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当年的舆情,就成为这一次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新支点和新爆点。

(二)域内与域外相联结——界限特点,扩张效应

传统的大众传媒,尽管广播电视报纸,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波及范围,但是,单向度的传播并不能激发一个边远地区的声音和事件的围观。而移动互联时代,弥合了地域之间的差异与距离,也包括时间上的差异,出现了舆论平权。“马克思主义革命家认为,‘拥有生产工具’就能掌握权力。马克思曾把工厂的工人与工业化之前拥有工具的工匠相比,他认为工人只有从资本家手里夺到生产工具,才可能拥有权威。”②如今的媒介工具已经通过屏读和智能手机转移到每一个人手上,话语权自然也就赋予给他们,所以才会有大V、网红、自媒体的出现,舆论场上呈现出众声喧哗的状态。

因此,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还是边地小城与农村,无论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是中国的一个村支部书记,都有可能上头条,信息权力实现了平等,地域之间的界限也就自然消解了。于是,一个舆情从一个地域扩展到另一个地域,寻找一种相似的诉求点和情感体验已经很容易,所以雷洋案的影响力在于中产阶层的感同身受。

(三)情绪与行动相联结——驱动特点,激发效应

信息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高度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信息本身成为生产工具和劳动产品,网民可以把舆情中的情绪转化为网路信息进行再次传播,同时,网络上的情绪,通过信息产品的形式,比如恶搞、表情包、段子等都可以成为新的武器,折射到现实的社会运行中和舆情当事人身上。

情绪一方面驱动广大网民形成情感共鸣与情感诉求,比如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在刷屏的瞬间,其中的信息和解读以及指向,都驱动广大民众回到家中翻阅自己孩子的疫苗记录本,快速地从群体情绪转化为群体行动。

同时,在后续的舆情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行动再一次挖掘出新的信息,为情绪的持续上扬提供了支撑。网民人肉出长春长生董事长家人的奢华生活,以及长春长生在各地的相关行贿行为,更是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愤怒,并在后续开始波及政府机构的官员和相关疫苗制药企业。

(四)历史与现在相联结——时间特点,沉淀效应

每一次舆情,是情况,更是情绪,而群体的情绪,并不会随着事件的平息而平息,而是会形成一种印象记忆,留存在群体记忆中,正如“我爸是李刚”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记忆和对官二代的刻板印象,而四川的“严书记”則成为腐败官员的代名词。

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舆情发生之后,会形成连带的数据和事件的类似挖掘,万州的公交车坠江事件,网民纷纷对22路车的过往历史进行了重新审视,同时,各地的乘客抢夺方向盘和干扰司机工作的事件也陆续被爆出来。

由此看来,在时间的序列中,舆情事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可以随时贯通调用的数据库和案例库。

二、舆情研判的思维转换

移动互联时代,存在一个前提,就是有限的注意力与无限的信息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智能化媒体的出现,即以算法为前提,开始引导人们的偏好与选择,这种偏好与选择会把人类社会导向更为狭窄的视野,看似选择多了,实质是一种假象的多样性。

正是这种假象的多样性,才会导致更多的人能够轻易判断,甚至是不假思考的判断,因为预设的导向,比如标题党、选择性呈现、片面真实,都成为舆情爆发的助推力。其实质,是一种系统质变的发生,在传统媒体中的信息,更多的是单一的产品,不具有系统的互动联动,但是,移动互联的产品则是系统产品,因此,针对系统产品所引发的舆情,需要转换原有的平面简单应对思维,而要采取立體的思维,多向度地把握各种力量和利益诉求。

(一)横向思维

对舆情进行研判的时候,不做单一的点状思考,而是把握空间维度,多领域多视角地分析舆情,对舆情中心地的波及范围放大思考,才能够更为全局地洞悉其中的来龙去脉和情绪痛点。

尤其是在城市中发生涉及公共安全的舆情事件,看似是独立的,但其深远的影响可能会波及到城市的形象及旅游产业、投资、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滴滴系列舆情案件的发生,已经不仅仅对发生地产生影响,直接导致其整个顺风车业务的下线,甚至众多的乘客丧失了对滴滴产品安全性的信心。并且,同一舆情事件的处置,会联动各方的表现能否在舆情中得分而不是连带的殃及池鱼。

(二)纵向思维

把握时间维度,则是把舆情事件的研判,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对舆情当事者的过往和未来进行梳理,对类似过往的舆情进行梳理,对该行业该类型的事件进行梳理,从而,寻找其中的线索和关联。

如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念错字的舆情,不是单一的校长念错字的舆情,与北京大学前期处理沈阳案引起的网民情绪密切相关,在众多的挤压的情绪拥堵的情况下,恰逢林建华的失误,寻找到了突破口如同泄洪般的喷发,即便是林建华写了致歉信,依然受到网民的批评。

(三)斜向思维

斜向思维则是跨领域地评估舆情风险,在推行一项政策或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却常常忽略舆情风险的评估。在涉警案件中,对一些存在着舆情风险的案件如果采取当事人和解的方式,将会成为涉警舆情。当成为公共事件的时候,就需要衡量舆情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和符号价值。

在网络舆情中,存在着众多不相关领域的人们,希望借助舆情的诉求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舆情中的声音往往会成为利益代表的武器。

三、结语

新的信息体系,必然会产生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话语权力机制:“新的财富创造体系要求劳动力精通抽象符号,他们长期面对数据洪流——媒体、计算机、文案、传真机、电话、电影、海报、广告、备忘录、账单、发票和其他上千种符号的刺激,数百万人需要参加会议、提出想法、说服、谈判、交换影像等,培养出一批越来越‘精通信息’的群体。”③在社交媒体形成的屏读时代,需要对舆情的屏幕表现进行多维度的研判,也需要更多的“精通信息”的群体,才能够把握导向,确保社会秩序的平稳,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注释:

①﹝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林俊宏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第3页。

②③﹝美﹞阿尔文·托夫勒:《权力的转移》,黄锦桂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第247页、第317页。

(作者王先俊系四川警察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张学勤系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副研究员)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

猜你喜欢
研判舆情立体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市场研判 不确定因素困扰市场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判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消费舆情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综合研判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