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初中学习困难生厌学现状与对策

2019-09-10 18:20高杭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

摘要:分析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改善对策,提出观点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渗透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需要所有教师共同来完成。

关键词:学习困难生;德育;渗透

近年来,受家庭宠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初中生难管,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守课堂纪律。而部分家长把管教孩子的主要责任推给学校。那么,在学校里,就有那么一些学生由于厌学而演变成为了学习困难生。

一、现在,立足于初中校,谈谈为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困难生实施德育渗透。

1.学习困难生对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有一定负面影响。

学校里这些由厌学变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逃课产生学校安全隐患;上课与老师对立,影响教学进度;下课与同学为难,成为“学校霸王”。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年龄特征水平的学生。”

2.改善学习困难生的对策我认为可以归为以下几点:其一,班主任可单独对其做德育思想工作。其二,学科教学科任教师在课堂中对其实施德育渗透。其三,家长在家庭中进行思想教育并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其中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点。班主任单独对其做德育思想工作是必要的一项,但是收效不大。有的学习困难学生尽管有改进,但是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他课程仍然是学习困难。而家长在家庭中進行思想教育并营造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还是不能改善学习效果。但是学科教学科任教师在课堂中对其实施德育渗透就能直接改善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3.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主要内容,占有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科教学有固定的课程、稳定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它的丰富的文化知识载体是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根基,以知识为载体德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符合道德形成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成长与发展。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其重点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重视师生双方的体验与互动,这些都是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整合的具体体现。

二、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如何实施德育渗透。

1.善意对待学习困难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困难生的缺点。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会暴露出很多缺点,如:做小动作、偷看课外书、随意讲话等。最大的原因就是厌学,更多的是对学习不自信。这样的学生其实自尊心很强,教师应慎重使用“批评”手段,就事论事,将人和事分开。教师要有理有据地直接指出学生这些行为是违反上课纪律。

2.学习困难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帮助其找回自信需要讲究方法。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心态与大部分正常学习的学生不同,他们的个性较强,性格多属于心理学中气质类型的“多血质”,表现为“意志力薄弱,易屈服于挫折,性情浮躁,是常见的活泼好动的人。”对事情有强烈的好恶。他们是学生中较为敏感的一群。这些学生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关注。学习困难生得了一个低分,教师如果采取了激烈的批评方式,可能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3.利用情感的功能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情感的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了“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积极乐观的激情去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教育感化学生,做到以情动人。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激励感染,从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与教师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困难生因受到“多血质”性格的影响,感受性强,就会把老师当成敬爱的长者,知心的朋友。这样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成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教师的教诲和讲述的道理,学习困难生就会乐于接受。所谓“情通则理达”,“亲其师、信其道”,深刻地说明教师发挥情感教育的效能。

4.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应提倡鼓励学生但不应滥用表扬。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给予表扬与肯定,但不可以盲目扩大,否则会引起反效果。我和一些学习困难生交流中发现,他们最想做到的就是成为一名能正常学习的学生,而不喜欢被老师当成智力相对于其他同学低的人。他们喜欢得到老师的称赞和鼓励,但是太多的放大优点,使得其发现老师是给自己“戴高帽”,而不是自己真的进步了,他们就会自我评价降低从而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老师认为自己所能达到的实际学习实力比别人弱。

5.给学习困难生定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为了让学习困难生进步,学科教师就要给他们定学习目标。给学习困难生定目标,要尽量具体,应讲求实际,要求适当。对学习困难生提过高的要求,他们再努力也达不到,就会放弃努力;对学习困难生要求过低,他们毫不费力就能达到,也就不努力了。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需要所有教师共同来完成。

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涵。教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育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教书,教育工作也失去了社会功能。塑造一个人的品德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而不是只是某一个学科所能达到的。

语、数、英等学科教学进度有要求,而且内容相比较其他学科较枯燥,不能提供给学习困难学生太多的展示自己学习效果的机会。这些学科的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与学习困难学生交流,掌握其学习效果及学习需求,认真检查其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做,可以改善学习困难生对学科学习的自卑情绪,让他们从“不爱读、不想读”转向自愿学习。部分学科在没有中考的压力下,学科教师应该想法设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在课堂上多提供该学习困难学生回答问题与演示操作的机会,并引导其回答,指导其做好。真正对学习困难生的教学做到由引导到启发,潜移默化传递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习困难生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更多的学习困难学生能在课堂上找到自信,从而激发起对各学科学习的兴趣。

因此,各学科应该深刻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德育资源,教师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各学科教师要积极改善教学行为,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要加强师德修养,发挥为人师表作用,用教师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和师德风范影响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新编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英)凯伦?韦布 著《九型人格》人格心理学。

作者简介:

高杭(1982年1月-),女,福建福清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学。

(三明市第八中学 福建三明 365000)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