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09-10 07:22何丽君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

何丽君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灵魂,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陶冶学生的品行,实现德育的培养。如何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尺度。文本主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及语文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具体对策,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优秀的传统文化富有丰富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核心,在语文课程的安排上,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学习课时,对于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关于做人、做事需要秉承的得到品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当前的青少年以古代的君子作为自己的标准,在新时代做品格优秀、诚实守信的大好青年。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在新时代实现传统文化的更新换代,实现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前的语文课程在内容安排上,逐渐增加了一些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一方面增强了语文课程的历史厚重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课程的文学层次。在语文学科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安排,可以在充分讲解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社会形态下文化表现,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加强了对其认识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碰撞,会迸发新的思想火花,进而点燃了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由于与现代社会进行了一定的结合,使得其思想更加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学习楚辞中的《离骚》,结合当前倡导的爱国思想,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屈原的爱国之情的尊崇,也激发了学生相应的爱国思想的共鸣。

(二)增强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借助语文课程教学作为媒介,加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品质。借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这种相互促进的方式连续不断的培养着一届届的学子,实现了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命。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成语故事充分表现了古人的对于社会、人际交往和宇宙的思考智慧,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大有益处。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思考,增强了的文化素养,加深了学生对于做人做事方面所要秉承的原则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获取新知识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选编了多篇先秦诸子的散文,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讲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的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这些理性的思想光辉闪耀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对庄子散文的阅读学习,可以整理出出自庄子散文中的成语,通过对成语层次化的解读,了解庄子的内心世界。如“涸辙之鲋”代表庄子物质世界的困境,“望洋兴叹”代表他对现实追求中的困惑,等等。阅读积累,研读整理,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困境

(一)教辅削弱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相对于当前语文学习中的白话文,古代的诗词语法等都较为复杂,与当代的语言差异性较大,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学习变得异常困难。基于此情况,当前市面上出版的语文古诗词方面的教学辅导材料较大,这些教辅材料有针对诗词的翻译,使得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变得简单容易。但是由于市面上教辅资料较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加之过度依赖教辅材料,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

(二)学生缺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运用方法和能力

盡管当前我国对于古代的诗词歌赋的学习力度不断加强,往往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开始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学过的古诗词非常多。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只是单纯的背诵下来,而没有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去。因此不能长期记忆和积累,难以实现内化于心,难以提升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忽视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对于古文的教学大多集中在应试所要求的重点上,教师一般不深入探究,这样做虽然提高了学生在面对考试题型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是这种不假思索的浅尝辄止,容易导致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况,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和作者的思想内涵。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

为了提高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级进而有针对性的构建一定的学习框架,结合构建的框架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实现不断的提升。当前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章节安排的,为了顺应这种安排,教师需要有目的性的进行知识点的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如此。

(二)讲求方式方法,提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能力

除了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外,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通过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古代服饰服装秀等较容易吸引学生眼球的活动,旨在学生在准备和表演阶段进一步加强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实现在新时期的运用。

(三)进一步加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

针对具体的古诗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提取出这些诗词的内在含义,进而在对学生讲解时进行重点的论述,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对于一些需要分阶段学习的古诗词,教师需要对文章进行由易到难的划分,层层递进的模式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诵读力度,促使学生惊喜性深度的理解,同时再课后,对学生的诵读状况进行一定的抽查,鼓励学生的提问和交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结语:总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灿烂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与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学生会不自觉的以古代君子的要求来警示自己,严于修身,严以律己,在新时代,做综合素质强的大好青年。

参考文献

[1] 韩冬.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中华少年, 2018(7):182-182.

[2] 杜锐.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J]. 考试周刊, 2018(1):46-46.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