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2019-09-10 07:22刘小宝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策略措施班级建设家校共育

刘小宝

摘 要:对学生的教育中,家庭和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虽然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家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不容忽视。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校共育,学校和家长之间要经常相互沟通,及时的对学生情况互相反馈,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本文具体分析了家校共育对班级建设的作用,并对如何更好的实现家校共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家校共育;沟通合作;班级建设;策略措施

一、引言

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不仅对学习成绩非常重视,也对学生的品德规范和心理健康安排了教育课程。学生在学校受到了教师系统性的教育,在家里父母就应该用家风来教育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设计教育方式,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如何才能促使家校达成教育共识

(一)教师对家长态度要诚恳

很多家长对学校传达学生信息的方式不是很认可,学校在和家长沟通时,教师存在告学生状和当众责备学生的现象,这样的沟通方式形成了教师单方教育的局面,增大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负担[1]。教师如果想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首先就要改变和家长沟通时的态度,把握对学生评价的程度。每一位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可以对学生的优点进行一番称赞,然后再沟通不足的方面。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双方的沟通愉快的往下延伸,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发展。

(二)深化家风教育

家风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许多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都是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家风能塑造出品格优秀的学生。教师在学校引导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2]。父母在家里就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榜样。现在社会网络信息泛滥,许多负面的信息也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家长更应该给学生在课下营造一个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学生在放假期间,家长可以带着学生去参加一些室外的集体活动,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去观看童话剧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接触电脑和手机的时间。

学校和家庭教育要各司其职,学校也不能让家长去当学习辅导员的角色,家长本省就不擅长去传授学生知识,如果家长长期辅导学生,势必造成教学方法的混乱,学生在学习当中思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在道德和家风教育方面以家庭教育为主,在学习方法方面还是要以学校的指导为主。在重视学习的同时,家长要在家庭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变化,情绪波动这些因素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健康指标。

(三)学校组织活动,家长积极参与

现在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越来越重视家长的参与,很多学校也都开展了“家长课堂”和“亲子活动”让家长共同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3]。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每天都以评分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这样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就能心中有数,学校定期开展家长课堂,教师组织家长共同学习如何改正学生的缺点,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家长和教师最终都能达到共识,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双方教育相互结合能更好的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陪伴学生共同上一节课,共同完成一个体育项目,共同完成一项化学试验,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范围将更加广泛。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上册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讲解,学生回到家中,家长可以准备计时器、刻度尺、重物、电源、纸带等物品,然后用手握住纸带,把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松開纸带,在重物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学生结合这个实验,就能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对物体自由落体时产生重力势能的理论分析。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学习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家长和教师如何把握好批评和表扬的程度。这都是促进家校共同教育的新模式。学校在这个模式下要多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让家长可以零距离的观察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的表现。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上册加速度时,教师在实验室里用小车和砝码做实验,用滑轮连接小车和装砝码的托盘,托盘上放置砝码的质量越多,小车运动速度就会越快。学生在做这项实验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家长这时会结合生活中开车或者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时产生加速度的场景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在家长的启发和实验的作用下,能够深入的去理解加速度的知识点。

总结:学校现在对学生的教育已经开始延伸到校外,在生活中全方位的开展教育,有利于班级建设顺利的开展。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要缩短距离,家长和教师也要更融洽的相处,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气氛,双方才能共同的规划出学生的教育未来。教师用新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伟明.“每周一信”中的“家校共育”[J].中小学班主任,2017:49.

[2]王莺.家校共育中的换位思考[J].现代教学,2017(11):9-10.

[3]宋海燕.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主导作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7(13):33-34.7

猜你喜欢
策略措施班级建设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怎样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有效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