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9-09-10 03:14印凡儿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论语有效教学策略

印凡儿

摘要:《論语》作为国学经典,因它在语言和内容上的可读性和经典性,以专书的形式选入高中语文选修系列“文化论著研读”之列。在目前《<论语>选读》的教学中,存在着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引起人们对《<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为如何使《<论语>选读》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孔子的思想得以很好地吸收传承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论语>选读》;有效教学;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中,虽有知识渊博、才高八斗的教师,但多数教师可能仅在大学时听过自己老师对《论语》做过一些粗略的解读与分析,如今突然要讲授《<论语>选读》,教师们如果不借助参考资料,要想在一堂课内天马行空、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深入浅出地给学生娓娓道来,恐怕没几人能做到。于是教师们只能在课前借助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等论著,进行临时恶补,以博采众长。但这样时间仓促的现学现卖,缺少自己的精读深悟,教起来总会觉得有内容未能讲明自,且往往会使课堂上讲的几乎都是课前准备的东西,能照本宣科地顺利讲完已是不易,至于课外的拓展与延伸又岂敢再做深入,这样必然导致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难以调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一、设置多样化的课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论语》,兴趣则来自于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论语>选读》教学指导意见推荐了六种课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串讲课型和作业练习课型是教师们使用最多的,评点交流课型和读书报告课型有一定的使用量,而课题报告课型和主题讲座课型则很少使用。当然,还有以下课型可供选择:

一是专家讲座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些视频讲座,如方加尔的讲座——《孔子眼中的“礼”》、于丹的讲座——《<论语>心得——君子之道》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可以感受名人深邃的见解,领悟孔子的深刻思想。

二是影视欣赏课。不妨在开讲《<论语>选读》之前先让学生看一下电影《孔子》,并对照着“孔子年谱”,全面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经历,并且通过影视画面,学生会比较直观的认识孔子及其学生们,体会孔子的语言及为人,这样就为进一步进入文本,学习《论语》打下基础。

三是知识竞赛课。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展开一些竞赛活动是有益的。在《<论语>选读》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准备些关于《论语》和孔子的题目,分组答题;设置必做和抢答等不同题型,最后对得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儒学知识,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四是辩论交流课。《沂水春风》中孔子与弟子的那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令人羡慕。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出一些辩论题,如“以德报怨好”还是“以直报怨好”;在当下,中庸之道是否还应当提倡等。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相结合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这种课型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辩难能力,容易擦出学生创新的火花,深受学生欢迎。

二、联系现实进行体悟

语文源于生活,并多层面地反映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生活,提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我们学习《论语》,如果只是记得几句“子曰”,那是远远不够的,《<论语>选读》的教学,应该提倡“切己体悟”。所谓“切己”是“关切自己”,所谓“体悟”是“体验感悟”。“切己体悟”就是在读书时身临其境,完成体验和评价。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学《论语》来读自己,读生活,并进行比较、思考,更好地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孔子之道,圆融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如高中生此刻正处在最喜欢交朋友的时候,他们在交友上也会存在许多困惑。在上《周而不比》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交友中的困惑,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第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①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和他成为朋友?②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③彼此成为朋友后,我们该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然后把课文中的内容从择友标准,如何察友、与友相处,交友目的等方面进行总结,学生就能更清楚地理解孔子的交友观,并对他们的日后的交友提供帮助。

又如《克己复礼》一课中有一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检点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够做到一直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

总之,正像于丹教授所讲:“《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大地上生长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长脱胎出来。而不是从大而降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从自己情感出发,注重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激发《<论语>选读》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设计趣味化问题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认知的过程,它往往由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些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如《克己复礼》一课,教师可以问:“孔子是北极星,‘居其所’,而弟子们‘众星拱之’。文中的众星即子路、颜渊、有子、子夏、宰我。你觉得孔子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呢?并说明理由。”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引发他们热切地去追求阅读文本的体验。

只有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力图把《<论语>选读》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更有激情更富实效,才能真正使学生能对经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为己所用。教学永远是一门需要不断改进的艺术,《<论语>选读》教学,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论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Passage Four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