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2019-09-10 03:14孙琳琳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验信息技术课程

孙琳琳

摘要: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信息论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个信息传递、反馈、控制的完整体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仅靠原有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课堂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使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我们地理课堂专用的,也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以来,地理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平民化,我想这也是要将这一专题列人新课标的重要原因。

以我教学实践来谈,在必修阶段主要把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中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知,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获取、加工、运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用途,又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验”。在地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过程中,观念比技术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整合的策略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选择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科学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根据课型进行选择

新授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如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教学,在新授课时通过创设趣味性的动画情境,使抽象不易理解的磁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复习课则侧重与该知识相关的知识网络的建构,生活、生产、交通等实际应用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探究模式教学,既可以缓冲教学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现状,又可以让学生去体悟科学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探索者和主动发现者

初中科学课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整合课程,其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和让学生亲手探究是课程改革后,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较完全地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操作中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教育教学条件以及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往往不能进行或者难以得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活动的课件能够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就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光学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等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电学中的电流概念的形成,水的电解、质量守恒定律等微观解释,对学生形成形象的概念都极有意义。

二、如何让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去学习地理

地理中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3s技术”,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以遥感为例,顾名思义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就是不需要近距离的直接接触而得到物体的基本特征。这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可以用卫星遥感来探测地面上被伪装和隐藏的军事设施。农业上可以监控农作物的长势,预测收成。还能运用与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每个物体反射和辐射的光波频率不同的特性,依靠装在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探测出这些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体。但是我们得到的遥感图片并非象照片一样,能够直接反映物体的外貌特征,还需要我们用专门的技术进行“翻译”,然后才能产生出供我们分析的真实画面。在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信息技术要求我们能够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卫星遥感照片的判读依据和方法。比如当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时,系统就会快速的确定最近救护点,并指示最佳救助路线。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运用这个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力资源交流,加强课程资源的配合使用。这些对于我们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被纳人初中地理课程,已经不仅仅因为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科学发展木身带来的深刻影响。更主要的,是考虑到這些技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和学生情况选择不同深度的教学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实验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