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展现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实践

2019-09-10 07:22张进影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谋篇布局教学实践

【摘 要】在写作中,“个性”是指文章中表现出的审题立意、行文构思、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积累渠道,二是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三是提升学生个性化语言素养,四是强化学生自我个性表达能力。

【关键词】个性写作;教学实践;谋篇布局;个性化语言

【作者简介】张进影,中学一级教师,广西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南宁市教学骨干。

一、个性概说

(一)个性的界定

在写作中,个性是指文章中表现出的审题立意、行文构思、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个性突出的作文,能够避开千篇一律的文章立意,能够打破僵化雷同的行文架构,能够舍弃枯燥乏味的语言风格,能够摆脱无病呻吟的虚假情感。

(二)个性对美文的意义

根据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文章个性方面的特质更多列于发展等级中,即行文中能表现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特征。例如,立意剖析深刻独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因果关联,观点具有启发性;选取说服力强、意境深远的素材进行论证剖析;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使语言具有表现力;通过精巧构思、推理、想象使文章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等。

要让学生写出个性,首先,要教会学生在审题立意上能够避开人云亦云的趋同现象,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地挖掘题目材料进行立意,思考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向性,做到以小见大、揭示本质,进而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其次,要求学生会谋篇布局,使作文的构思精巧,引人入胜,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材料加说理分析,而应既兼顾选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又能体现出层次关系,学会递进和纵向深度议论,让作文呈现出学生的个性阅历和独特的材料驾驭能力。再次,在语言上,学生要有自己擅长的语言句式、修辞手法,能引经据典、化用名言句式等。最后,引导学生在行文中紧扣材料,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做到卒章显志,引人深思。

(三)作文缺乏个性的原因

如今,学生的作文出现套路化、模式化、趋同化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的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年龄、阅历、爱好等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作文境域中思考和写作,表达个性化见解和真实情感,而不是通过一种结构模式把学生导向误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导致学生盲目追求高分而选择模式化行文,放弃了个性化表达,思维、语言、构思方面逐渐僵化。另外,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和缺乏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也会导致学生思维受到局限,缺少深刻睿智的剖析。

(四)个性作文的写作策略

1.拓宽学生阅读积累渠道

教师通过阅读分享和时事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在具体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深刻见解和个性思维。例如,共享单车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丢失的问题,既要看到运营公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也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提升公民素养的紧迫性,理解建立社会公共财物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

布局的构建应紧扣题目、主旨鲜明、层次清晰、首尾照应。学生作文的选材和布局,能看出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关注重点。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表达对应的主题和观点,也体现了学生的写作个性。

3.提升学生个性化语言素养

语言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写作个性,也能表现出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文脉贯通、一气呵成的作文是学生高语文素养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文本中经典、精辟的语句,欣赏表现力强的句子,从而进行仿写、引用,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凸显语言韵味。

4.强化学生个性表达能力

在日常教学的话题探讨和作文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情感,抒发独到的个性体验,做到“文中有我”“言之有物”。

二、富有个性之“真写作”课程构建

(一)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以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境域

材料由三则名言构成,要仔细分析三则话的含义,找到它们的异同和逻辑关系。第一则指事物的发展遭遇困境时,必须进行变化,才能持续发展和找到出路,强调“变通”;第二则旨在说明变法是天下不变的道理,强调“变革”;第三则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突出“变化和改革”。因此,三则话都指向变通、变化和改革。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视野带回当下,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個性解读,抓住这个共性,很容易就能发现本次作文语境——“时代改革”,而这正与当下改革的热门话题相吻合,因而可以在历史和当下找到很多“变与不变”的素材。

(三)个性体悟

体悟一:变通是不变的公理。个人、集体、社会、民族都需要在历史发展中明白变通的重要意义,不能盲目守旧和裹足不前。只有不断变化才能够不被时代淘汰。

体悟二:适应环境和改变自我。个人需要改变自我才能不断适应身边的环境和社会,而集体乃至国家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

体悟三: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变通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身状态,使自身适应现实的一种策略。同时,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也是一种进步和变革。

(四)思维轨迹

思路一:懂得变通,才能发挥个人和事物的极致,化无用为有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中选取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要既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积累,又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驾驭能力,从而凸显学生的写作个性。例如《庄子·逍遥游》中,宋人有不龟手之药,却只知道用来护手,世代为人浆洗衣物;聪明的商人利用不龟手之药,游说吴王,在与越人的水战中打败了越人,裂土封侯。懂得变通,才能把事物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思路二:改革和变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缜密的思维,通过对比从正反两面进行说理,写出个性。例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应大胆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战,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百姓受益和殷实起来。历史证明,只有改革和变通才能长治久安。

思路三: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变革的关键,也是现代社会改革的重要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在行文议论中紧扣现实展开文章,能表现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热点的关注,又能表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它能适应中国基本国情,在于中国实事求是,能够与时俱进地在各个社会阶段调整政策和方向,不论是遵义会议的决策调整,还是改革开放的尝试,或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诠释了中国与时俱进的变革决心。

三、例文展示

变则通

变通,是因地制宜的适应能力,是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是与时俱进的生存姿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让我们能在山穷水尽时坐看云卷云舒,在柳暗花明处收获累累硕果。

墨守成规和固执己见只会让自己错失良机,而变通能最大限度发挥事物的优势。对于冥顽不灵的惠子,巨大的“五石之瓠”因为大而无用被打破。庄子质问惠子,为什么不懂得变通?为什么不把“五石之瓠”用来做船而浮于江湖?当无数淘金者涌向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时,人数的猛增使淘金者处境日益困难,很多人都渴死在了淘金的路上。而一个叫亚默尔的青年却在淘金中发现了新的机遇,他没有执着于淘金的狂热,而是转向销售饮用水。正是这个变通,让亚默尔摇身变成了富翁。惠子不懂变通,执着于用瓠打水,贻笑后人;亚默尔善于观察和变通,改变淘金初衷转向销售饮用水,成就富翁的梦想。懂得变通,成功也许就在转角的地方。

善于变通的人,往往能开拓人生的另一片天,使自己的人生丰盈饱满。面对人生的窘困,有人刚愎自用以悲剧收场,也有人通时达变成为佳话。柯达固守胶卷市场占有率的优势而对新兴的数码相机置若罔闻,最终成为历史符号;四面楚歌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也因不善变通而丧失了手机转型的最好时机,成为商业失败的教材。相反,制作手机起家的小米公司,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因为把目光转向智能家居,成功打造了小米“全屋智能”的美誉品牌,开拓了市场,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可见,只有变通,才能把路越走越宽,继续保持昂扬姿态高歌猛进。

变通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敢于变革的朝代往往能够成就历史的辉煌。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懂得变通,不拘泥于历史经验和现成法理,因势乘便、因地制宜,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门阀取士沦落为豪强卖官鬻爵、沆瀣一气的工具时,选官制度的变革迫在眉睫。隋文帝杨坚打破重重阻碍大胆推行科举制,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历史先河;面对西方列强的侵扰,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最后只能在列强铁蹄的践踏下签订丧權辱国的条约。历史的教训启迪着新中国的建设者们,他们毅然选择改革开放,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勇敢地面对历史和现实,以变通和改革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浪潮,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时至如今,变革依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离世界最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享其成。正因为时代的变化我们更应挥动巨擘,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把改革进行到底。

四、反思交流

(一)例文评析

首先,个性化选材让作文独树一帜。作文选材广度和深度兼具,涉及古今中外、个人社会、国计民生,有力地服务于作文的说理议论。

其次,个性化的语言驾驭能力凸显语言构建与运用的素养。作文语言做到了议论说理与文采韵味兼具,“山穷水尽时坐看云卷云舒”“柳暗花明处收获累累硕果”“昂扬姿态高歌猛进”等语句,表现出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超脱了议论文说理干涩的局限,在铿锵的说理之外还显得韵味悠长。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能构建作文语境,把读者带入其中。名言引用独树一帜,例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积累。

再次,文章结构清晰、层次井然,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个性化思维。文中有两大亮点,一是段落内部正反对比论证,惠子的冥顽不灵和亚默尔的随机应变,柯达的故步自封和小米的锐意改革,这些正反例构成了对比,说理深刻;二是全文构思精巧,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层次进行说理论证,层次清晰,浑然天成。

最后,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青年责任,个性化视角表现了学生独具的使命感。小米“全屋智能”、改革开放等个性化视角,以及“勇敢地面对历史和现实,以变通和改革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浪潮”“把改革进行到底”等紧扣时代脉搏的语句,能很好地表现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言语之中流露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升格建议

其一,审题立意和论述偏向于第一则材料,缺少对第二、第三则材料的关注。虽然“变通”的立意抓住了共性,但是未兼顾三则材料的社会关注面。第一则材料侧重说变通的功效;第二则材料侧重说“法”与“变”的关系,“变”并不是抛弃“法”的胡乱改革;第三则材料侧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适应性,强调的是为什么要变,变的目的是要适应国情和体现制度的优越性。

其二,作文的思维缜密性仍可以提升。“变”的前提是什么?什么不能“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体现个性化思维的议题。例如“一国两制”是一种因时制宜的变革,但是一个中国的前提是不能变的。随着时代发展,“变”是必然,但是不能抛弃“法”的公器。如果能阐发这样的思辨性,作文的个性化思维就更凸显了。

基于个性化的“真写作”作文课程,强调学生在具体作文境域中根据自己的个性体悟和思维轨迹来构建作文,展现自己的阅读积累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能够驾驭个性化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作文材料主旨的深刻理解,从而使作文独树一帜,个性突出。

猜你喜欢
谋篇布局教学实践
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小学生谋篇布局的习作能力
《祝福》的叙述艺术探析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