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

2019-09-10 07:34王志勇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模式小学语文

王志勇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究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既要注重对课文的研究性学习,又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 模式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无论社会经济还是文化知识,都已经进入了“快节奏”。由此,人们呼唤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小学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与时俱进,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法去品读文本中的语言,掌握规律和获取所需知识,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既以理论研究为依托,又有学习文本的探索性过程,并以形式多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研究和探索能力。

在2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在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问题探究式

学贵有疑。当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疑问后,为解决问题,可选用这种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找出文中有思考价值且经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但诸多问题中的关键是“爸爸为什么要求汤姆必须把大鲈鱼放掉”。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讨论交流“爸爸和汤姆对这条鱼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个想留着、一个要求必须放掉”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走入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明白了爸爸要求放掉这条鱼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再如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出这样几道问题:三亚落日像什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接着出示:“三亚的落日一会像 ,一会像 ,一会像 。”让学生据此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细读品味,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点。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地抓住“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色、快乐、歪着、抖落、溅出”等词语,感悟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色的奇观,能够从“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中领悟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留念和惊叹。最后,指导学生围绕“怎样读出作者的赞叹”讨论、试读,感受大自然景色的奇妙和瑰丽,感受作者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研究文本的方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帮助学生完成一次认知上的飞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逐层深入,直至豁然释疑,升华认知。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汤姆内心活动的描写很到位,值得好好探究。文中先写汤姆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惊喜”;当他的父亲要求他“把那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掉”时,又“非常不情愿”,“磨磨蹭蹭”一词说明汤姆的内心充满着不舍与无奈;当看到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鱼儿游向湖心时,汤姆“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明他感到非常失望和遗憾。紧接着,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爸爸一开始“赞赏”,最后却“要求儿子把鱼放掉”?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交流思考哪些規则需要自觉遵守。接下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直”“铭刻”“回想”等词语,体会到那晚汤姆确实受到了教育,对自己的行动并不后悔。最后提问: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探究中,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增长了知识,升华了情感,体验到愉悦,完成了一次认知上的飞跃。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能提问,并能围绕问题充分阅读文本,因问求源,最终领悟文章的主题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过程,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新境界。

二、创设情景式

触景生情。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师生共同营造出一种研究性的氛围之后,情景的创设更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一个“创”字。它不是对原文的复制,而是依照原文提供的素材,在原思路的基础上,开展推测、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思想训练活动。如《爱之链》这一篇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手法讲述了失去工作的主人公乔伊分文不取地把老人的汽车修理好,老人在用餐的同时又得到了主人公妻子的细心照料,老人深受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后,悄无声息地离开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这一“爱”的情景,让孩子们以“乔伊醒来后……”为题进行语言文字的练习。这样,学生们自然会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展开想象,感受“爱”的主题,感受“爱”的力量。同样,《狐狸和乌鸦》一文的教学中,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狐狸把乌鸦叼来的肉骗走,从那以后,乌鸦一直非常气恼。不久后的一天,当乌鸦又得到一块肉,正在大树上歇息的时候,非常巧合地又被正在觅食的狐狸看见了……接着以此为开头,让孩子们展开想象,锻炼他们的说、写能力。

三、角色扮演式

学以致用。小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适时运用学过的知识,无疑将使小学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学生学习知识常常是强制的被动式的,如抄写文本中的字词、用词语造句,甚至整段整篇地抄写课文等,而角色扮演式就是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使被动学习变为自觉行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童话、故事等文体很多,在学生基本熟悉课文后,让学生按自愿的原则自己选择扮演其中的角色,让他们站在文本中人物的角度去想文中人物所想,说文中人物所说,做文中人物所做,教师在准确性上点拨、评价、激励,使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将“自我”与文中人物、情景融为一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学生动脑思考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获得一次情感认同上的体验。如《三袋麦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负荆请罪》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模式。

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模式组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使学生之情、作者之情和文中人物之情产生共鸣。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品味语境,体验情感,交流语言,感悟人生。同一篇课文,学生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也可以扮演那样的角色;可以使用这样的语气,也可以使用那样的语气。在众多的文本中体验丰富的角色,在饰演角色时,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活动体验式

重在参与。所谓活动体验,就是为孩子们提供运用知识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激发孩子们求真创新的思维火花。研究性学习把重心放在教会学生探求和应用知识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就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活动时一般要注意:主题单一,重在体验,讨论协商,探究寻源。这种方式因其开放式的特点,会使参与的学生各有所得,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学了《沙漠中的绿洲》《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文章后,我布置学生开展“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行動起来,去观察、寻找身边有哪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并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追根求源:产生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然后根据讨论结果,拟写一篇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向环保部门反映。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能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课外知识。这种研究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的变化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更是一次有效的语文写作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使自己真正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特长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完美的展现,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落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北京:教育发展研究,2001(05).

[3]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北京:教育发展研究,2001(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模式小学语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