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

2019-09-10 12:00周俊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科学思维高中

周俊

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前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分析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构、比较、分类和类比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为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科学思维

引言: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十分重要。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但与学生能否取得满意的生物成绩息息相关,还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为此,教师需要对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培养高度重视起来,通过加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将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化,以期高中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到新高度,为其之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具体如下。

一、科学思维的内涵

所谓的科学思维又称之为科学逻辑,即构成并应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加工处理感性认识材料的渠道与方法的理论体系;科学思维是真理在认识的过程中,对多种科学思维方式的有效融合,科学思维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在科学认识活动过程当中,科学思维需牢牢遵守三项原则:在逻辑方面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现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在方法方面要求辩证的分析与整合两种思维方式;在体系方面,实现历史和逻辑一致,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历史统一【1】。

二、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现状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当中,需要尤为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教师身为学生的指导者,在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创新,但是诸多教师却未将新兴的教学理念真正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教学模式依旧陈旧,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授学生固定知识为中心,学生还是只能被动的学习,课后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只能埋头于题海战术之中。如此,学生的思考范围会变小,仅有的思考也是为了做题。此种教学方式不但对提升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毫无作用,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阻碍其思维发展【2】。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教师往往迫于提升学生成绩与教授大量知识的压力,只能过度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知识后主要的作用就是应对考试,根本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无法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常规生活中。单一且乏味的知识,多多少少都会给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影响,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也十分不利。

三、高中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1.分析与概括

分析是将整体分解成多个部分、将繁杂的事务分解成简单的要素来让学生认识的思维方式。比如,性能与结构的分析、环境和环境关系的分析以及能量同物质的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概括则是在分析学习的前提下,将各部分结合成整体来认识学习的思维方式。比如,生物的新陈代谢、细胞的性能与结构等知识学习,皆脱离不开分析和概括。

2.演绎与推理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着手,依据一定规则得出具体结论的逻辑思维方式,在理论体系构建、科学证明的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在众多实验前提下得出的。而推理是为立足个别事物具备的某一属性而推理某事物具有此属性,由个别事物着手,总结出一般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实际上,推理法可以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具有较强普遍性的原理与规律,获取新内容。实际教学中,能够应用一些独特的例子,正确引导学生推理出其中的规律,之后使用理论知识优化现实问题,进而进一步掌握遗传规律【3】。

3.模型与建构

模型与建构为人们依据特定的科研目标,在某一假设条件下,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揭示原型的特点。本质以及形态的方式,以通过直观与简化的形式来体现繁杂过程与事物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通常分为三种,其中包含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让学生同学习内容相结合,从生物现象着手活动结构、形态等方面着手指引学生构建生物模型,进而推动学生对概念理解与运用。

4.对比、分类及类比

比较的基点为分析与整合,明确这个事物同另个事物的差异性与相同点的方式,其能够帮助高中生有效的学习生物的互相联系与本质特点。分类的重心,为认识事物间种属联系与关系,其能够让诸多复杂的生活知识综合化与条理化,为了高效的学习生物创造条件。类比为在对比的前提下,结合两个或是两类主体在一些方面相同或是相似,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相同或是相似,将其中的某一主体的相关知识或是结论推广到另一主体的逻辑手段。应用类比,可以将陌生的事物转变熟悉的事物,其还能让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并朝着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炼与升华原有的知识,为此其在高中生活学习中运用十分广泛。比如在对细胞结构这一知识学习时,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类比与对比能够意识到生物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性,对细胞知识有更更进一步的了解。

结束语:综上分析,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思维,基于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理念,寻求新的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需要牢牢地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通过创新的视角优化问题的能力,为其之后学习与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吴成军.试论科学思维及其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独特性[J].生物学教学,2018,43(11):7-9.

[2]易玲,江華明,胡杰,李艳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15+217.

[3]欧阳主星.高中生物科学思维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33-134.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科学思维高中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