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2019-09-10 07:22郭群英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评价教学策略

郭群英

【摘  要】小学是培样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成为教师们研究的话题。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引言

小学是学生真正迈入正式学科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依托。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学生交流自身思想与想法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写作教學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看重写作的形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使写作教学没有达到实际应有的效果。为了真正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解决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话题。

因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从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1.1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意用心地学习,能力才会很快提高。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没有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因此学生往往把写作当成一种功利性的任务,只关注任务是否完成,写作完成就代表任务的结束,对写作不感兴趣。所以,在这种意识下,学生不会在作文中真实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会真正思考怎么样去更好地修改作文以达到更好的写作目标。因此,他们的作文大部分在任务的驱动下,要么东拼西凑,要么通过网络的帮助借鉴相关文章,还有的学生根据写作主题编写一些文章。最终学生的文章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1.2教学策略实效性不强

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教学策略的制定主要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是不同,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施行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小学低段、中段以及高段的教学策略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以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策略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与以前的学生有着大大的不同,他们注重新颖,喜欢新奇,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教师们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实行教育,提高教学策略的实效性。

1.3教学评价功能淡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检验与激励作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实现的,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表扬,这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写作教学同样也需要教学评价。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忽视教学评价的作用,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困难,更没有帮助与指导他们解决,所以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解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从他们自身来说是因为对作文不感兴趣,以及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体现。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有话说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多采用动态、声色具备、有个性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练笔形式与途径。如当他们面对记叙文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社会生活,从生活实例中讲述他们的感受,再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适当的肯定与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作内容也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 只要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都可以是习作的范围,这样能够做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2.2因材施教

1-6年级的学生虽然都是小学生,但是他们身心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在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学习水平等。这就要求教师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对于小学低段(1-2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到小学不久,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于作文还没有真正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内容,最后请学生进行模仿讲述。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图片内容:谁——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

对于中段(3-4年级)的学生,主要锻炼学生写的基本功,写的基本功包括用词造句、连句成段以及写片段等。教师应经常拿出重点词锻炼学生的造句基本功,再根据一些图片引导学生逐步写出图片里面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教师及时指导与帮助。

对于高段(5-6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以及想象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命题作文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3三种教育评价方式结合发挥其作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评价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使用教育评价,主要的教育评价方式分为:肯定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以及惩罚性评价,将这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肯定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以及结果肯定认可的方式。比如当学生能够清楚讲述图片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书面或者口头表扬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物质对学生写作相关内容进行奖励的方式。比如当学生能够写出生活中某一片段,并正确使用词句时,教师可以奖励笔、笔记本等物质。

惩罚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写作中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惩罚的评价。当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出现厌烦的行为时,教师可使用批评惩罚的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胡佩琼.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4.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评价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