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09-10 07:22魏茂兰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阅读是获得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书籍中得到思想熏陶,从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并不理想,也没有对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作用

李苦禅曾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人们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阅读的过程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是读者的主观性行为,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读者的情操得到陶冶,文化修养得以提升。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语文语感,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学生可以对经典历史文化进行细细品读,不仅拓展了视野,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强化了思考能力和应辨能力,促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1阅读应当要“咬文嚼字”

这里的“咬文嚼字”并不意味着死抠字眼,当前很多初中生在阅读的时候通常都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不擅长品词评句,这便使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停留于字面意思上。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咬文嚼字”閱读训练。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流于语言文字之上,而读者则是透过语言文字来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语言文字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读者要想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必须要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有个深刻的了解。通过“咬文嚼字”训练,学生可以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2阅读应当联系上下文

要想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的习惯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持久的训练,让学生的学习思路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与作者的写作思路相符合,将三者实现有机结合。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体现出文章构段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路径与走向,在作者思路的牵引下,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就可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学生只有将自己的学习思路不断趋向于文章的写作思路,才能体会作者的用心良苦,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章中,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的时候联系上下文就是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时刻关注,从细处着手,对文章整体加以把握。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阅读习惯,这不单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2.3阅读应当勤动手

当前很多初中生在阅读的时候都没有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只是在教学中蜻蜓点水地提到,没有明确地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也没有就此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引导和训练。要培养学生阅读勤动手的好习惯,教师要将阅读教学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全面。教师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并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和检查。学生要在阅读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一边读一边用笔做批注,阅读后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思考,将文章主旨提炼出来,理清思路,记录好词好句和自己的感悟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读书卡片,不定期对这些卡片进行检查。及时表扬那些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并将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传阅或展览,加强学生在阅读时“勤动手”的意识,自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4阅读应从整体着手

为使学生能对文章主旨进行整体把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首先要从文章题目着手,对题目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文章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和侧重点,大概拟定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其次,根据文章题目所表现的关键信息在文章中进行勾画圈点;最后,对勾画内容进行重新检视,对文章的思路与主旨进行梳理整合,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在对古诗进行阅读鉴赏时,先要根据题目来确定诗歌的题材与体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理解,对诗歌形式及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大概的拟定。如七律七绝诗,这类诗歌基本都是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在确定题材之后,根据这类诗歌惯用的情感表达方式照观本诗,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情境交融是古诗歌最明显的特点,因而学生要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和体会。通过确认诗歌的诗眼和抒情句,印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此加深印象。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并以此为基础确认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完成诗歌鉴赏。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带领学生步入诗文世界的门径,而盲目地进行阅读不仅耗时耗力,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初中语文教学意义深远。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承担教育职责,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科学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丁永军.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4):201.

[2]罗靖.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7):99.

[3]薛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浅谈[J].语文课内外,2019,(4):241.

[4]苗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3):46.

作者简介:魏茂兰(1987.06--),女,广东梅州人,汉族,本科,中学语文二级,研究方向为语文。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