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泰勒的本真性思想内涵

2019-09-10 07:22袁海洋
关键词:思想内涵泰勒查尔斯

袁海洋

摘要:近代几个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十分盛行。查尔斯·泰勒敏锐地发现了这个个人主义后面的理想一追求自我实现的本真性理想。本论文就是沿着泰勒的思想,对本真性理想进行一个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泰勒的本真性需要我们去创造性地发现我们的原发性,反对社会强加给我们的道德规则。而创造性的发现我们的原发性必须以一个背景和视野为基础,否则,发现的原发性便失去了重要性变成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东西。而原发性的发现和视野的开放都必须是在对话中完成,而每一个人形成不同的同一性将得以承认和认同后才形成了整个本真性的完整内容。

关键词:查尔斯·泰勒;本真性;思想内涵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对本真性的最新定义是:忠实自身,与我们内在的道德感和良知保持一致,忠实于自身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要求去担当道德责任。对自己真实在这里被赋予了道德意义。

本真性理想要求我们去忠于自己内心的自我实现,这个内容的前提就是要找到:我是谁?泰勒用同一性来阐述这个问题。同一性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本源之所在,泰勒在著作中这样解释,“人们用自己的原发性给他人展示的那个“自己”来定义自身。定义我们自身是实现我们自身的基础。”那么人们按照自己的原发性向其他人展示的那个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怎样去找到自己的原发性?在泰勒看来,为了知道和识别“我是谁”以及我的内在真实的原发性,也就是要找到我与他人的本质差异和不同的地方,并且这种重要的差异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人的本质性差异。泰勒指出,我们要衡量和找出这种重要性和本质性的差异就必须要以一个重要性视野作为背景来考察,而社会则是最为为重要的视野背景,这些差异将在社会中显现,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我们的道德规范体系的制定必须以每个人重要的差异性为基础,为了带有差异性的自身能够在社会上与他人和谐相处,所以人们重要的差异性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即是人们的差异得到认同。我们的原发性内在自我的表达需要通过语言来实现,泰勒提出,“我们的同一性的寻找必须以语言为前提,我们成为完整的人类行为者,能够理解我们自身,并能够定义我们的同一性是通过获取丰富的人类表达语言。”根据泰勒的思想,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详细地阐述。

一、在语言中定义自我

人类发明了语言,但是语言决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人们所使用,语言还是能够表明和证明人自我存在的方式。语言可以表明和显示出每一个人的内在特性、每一个人的文化生活处境以及我们对其他人和事物的理解。有学者认为,“语言是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利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再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通过对话的形式,自身内在的想法得到了表达和显现。泰勒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用语言的方式向其他人展现自己对事物看法的标准和尺度.这些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看法的标准和尺度不断地得到外界的认可或者反对,就在这样的一个对话性的过程中,自我得到了认同或者定义.”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泰勒认为,我们交流的主要对象都是我们最为亲近和重要的人,所以我们的内心想法大都来自于与这些人的对话和交流。内在的原发性不是独白式的,而是对话式的。这里的语言包括“艺术文化、肢体语言、爱等形式,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对话。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在这些表达模式之中展开,人们的语言不是自我独自创造发明和定义的,它是在人类相互交流中得以产生的。泰勒强调,我们内在的原发性正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和被理解的,所以具有了对话性的特点。我们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来理解自身,并用其来定义自己。泰勒的阐述告诉我们,人们都必然处于个共同体内,这个共同体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在这个共同体内人们就是依靠语言来传递必须依赖的信息。我们在共同体内的处境和地位也是由语言作为背景表现的,自我根本无法脱离这个共同体独自地定义自己的同一性。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作为一种特殊中介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在语言对话中,人们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才成为自我,这种自我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正是在这个共同语言体中,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才得以发展和确立。”也就是说语言的对话特性贯穿于我们的始终,人和语言同一的存在。人类需要语言来表现和表达自我,在相互的信息交流和理解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发展。语言可以作为人类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对人有构成性的作用,并促成人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总而言之,自我同一性的定义以及自我原发性的寻找都必然要经过语言显现出来。

二、差异性构件

依据泰勒对于语言这个人类根本性特点的理解,在上一节,论文中详细地阐述了语言在自我定义同一性中的重要作用。语言是认识和寻找自己原发性的基础和条件。那么形成同一性还需要什么内容和构件呢?泰勒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自身必然会和其他人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很有必要去找出和发现这些差异,我们要定义我们自身也需要找出这些差异。

(一)自我发现

在先前社会的旧道德秩序里面,人们的道德思想和行为都要与权威统治机构所制定的道德法则相一致,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念都受到了压迫和束缚。泰勒认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道德环境当中,那么人们很容易对这样的道德环境形成依赖。也就是说,人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变得不加思索,因为外在道德法则已经给定了我们判断和评价事物的标准。所以,人们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面变得越来越趋于外在一致,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们需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内心以及重新找回自我。泰勒的这些观点明确地告诉人们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现实世界的人们离自己越来越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泰勒提出,每个人都有自我最开始的做人方式,这个方式反映了原发性最真实的自我,人们首先应该找回当初未被压迫的自我,也就是人们要开始自我发现,这样我们就开始寻找独特的不一样的自我。

自我发现和艺术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勒发现,自我发现这个思想已经在艺术领域开始进行。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我发现的出现,泰勒通过描述艺术领域关于自我发现的历程指出了艺术创造的表达方式更能体现人的原发性。在字典里面,艺术创造是指艺术家在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创造方法,通过对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造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的审美创造活动。泰勒正是通过对艺术的思考发现了艺术创造与发现自我原发性之间的相似关系。艺术家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模仿和复制现实生活,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艺术创造的创造性精神活动在很多程度上摆脱了后天社会共同体生活带来的压制和束缚,并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我的原初状态。正如泰勒所言,“作为艺术创造的艺术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重,因为艺术家成为了完成自我定义的典范,他们是发现者、是创造者.”自我发现的过程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对于泰勒而言,自我发现与艺术创造之间有着极大的相似关系,并且他很好地阐述了自我发现这个过程在艺术领域是怎么进行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通过自我发现摆脱外在道德使人们趋于一致从而重新找回自我的独特性以及差异性的迫切性。

(二)反对社会强加的规则

社会强加的规则使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趋于一致,人们过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在按部就班的按照社会强加规则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因此,人们的道德生活观念和态度也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批量生产。泰勒认为,人们必须站出来反对这种社会强加的规则,才能迈出走向自我真实的步伐。这样才能为寻找独特的自我提供前提和基础。

发现自我的原发性,遵循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度被卢梭认为是最完美的道德。但是,泰勒在这里更要提醒我们的是:接触自我内心以及对自己真实的要求和社会道德规则希望我们正确对待他人的要求可能存在严重的差异。当人们像艺术家一样用想象力去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的原发性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发现,但是我们在社会共同体中必然会遇到强加的社会规则要求我们必须服从某个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真实的观念,自我原发的本真性将必然面对社会强加的规则并与这种强加的规则进行抗争。对泰勒而言,自我原发的本真性或许会天然地与社会共同体的某些规则相一致,对自己真实毕竟与社会共同体中不同个体制定的规则会有差异和区别。所以,对社会强加规则的反抗不可避免。

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先前标准的道德本身会包含很多抑制和压抑我们原初本能的一些欲望,内心深处以及最强的一些欲望被压制。所以,对自己真实的本真性必然要求与通常的道德相斗争,追求本真性会与标准的道德产生对立。人并不是工具而是有自己的目的,人们应该从传统压抑的道德规则的束缚里面挣脱出来、体现出自身特有的品质、做真正意义上的自己。自我实现和反对社会强加的规则把人们从压制和模仿的权威社会拯救出来,人们恢复和还原真实的自我,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品质,人们之间不在是按照外在权威的道德法则来塑造自己,迫于外在权威形成一个模式的人们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从而人们之间的差异也展现出来。

三、视野的构建

根据前文的阐述,人们必须通过自我实现和反对社会强加的规则来反抗外在权威的道德法则,自我实现和反对社会强加的规则都有助于人们恢复自己的原发性。但是,这些原发性必然使不同的人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人们之间的原发性存在相同也存在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也正因为差异才与其他人区分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千奇百怪不计其数,我们不能把每一个差异都同等的重视,不是差异本身就能完成自我定义。那么,哪些差异对于我们区别于其他人是重要的?哪些差异是无关紧要的?人们发现的自我原发性与他人原发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有意义?人们有没有一个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又是什么?也就是说,对于自我定义来说有一些差异是决定性的?泰勒的回答是:“我们必须根据我们的视野或者背景来做一个判断,这个背景和视野会给出答案。”差异是否具有重要性和意义都取决于这个视野。

为什么这个视野如此重要?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如果我发现我一分钟心跳是八十次,泰勒会马上回答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差异,因为一个正常人一分钟的心跳在六十次到一百次之间。但是泰勒却认为,如果我能很快地发现事物的本质、我有很好的艺术天赋、我的演讲表达能力特别强、那么这些就是重要的差异,它具有人类重要性。而一种差异是否重要不是凭我们的主观感觉,事物的重要性是针对一个可理解的背景和视野。这个观点告诉人们,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主观主义去排斥和掩盖背景和视野的重要性,否则我们将失去很多选择的可能。这样选择出来的差异性并没有重要性,这些差异只是自我主观的臆断,当我们用这些方式和标准选出来的差异性将不能正确地定义我们自身。

本真性需要寻找到自我的原发性并遵循它,这样形成了每个人的差异性。但是,泰勒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随意给自我的选择给予决定性的意义,经过很多实践的经验教训,人們应该深刻地意识到真正的本真性无法脱离重要性的视野。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理论上,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一定会有选择对象而且一般情况下选择对象不止一个,我们通过自己的标准和观念对可以选择的对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泰勒所言,“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东西而放弃那样的东西一定是被我选中的东西比没有被选上的东西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些选择的对象是独立于我们的意志的。我们选择事物重要性所参考的标准也是在众多标准中自己选择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人们在选择的时候其实已经做出了一个价值判断。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选择本身会发现:实际上,就连我们是不是要按照对自己自由真实地选择也是要自己选择的,因为我们可以完全放弃自由地选择,我们可以丝毫不利用自己的头脑和想法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暴自弃地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就连人们是否要做出选择其实也已经有了答案。很显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我们选择的对象、选择的标准还是要不要去自由地选择都取决于一个可供选择的背景和视野,视野和背景是已经给定的,我们只是在整个视野和背景内去发现和选择。自我选择之外已经暗含了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有一个重要性的视野,我们的自我定义选择什么重要的差异性都是通过这些视野来完成的。

只要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寻求重要的差异性和自我定义,我们就必须运用一个关于重要问题的背景和视野。这是本真性理想一个必备的条件,忽视和拒绝这个条件将导致本真性理想滑落到肤浅、琐碎和变质中。泰勒的观点极其强调视野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掩盖和拒绝大自然、社会生活、人类历史之要求,排除和拒绝除我之外的每一件事物,这就会把可供选择的一切事物排除掉,从而我们的选择就变得狭隘片面而不真实。只有把大自然、社会生活、人类历史之要求,响应上帝、人类职责和义务、人类伙伴需求的号召,以及找出其他重要的、对事物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自我定义而不变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泰勒所言,人们只能通过重要性事物的背景和视野来定义自我,本真性也必须以这种超越自我之外的要求作为自己的条件而不是与之相对立。

(一)认同的重要性

差异本身并不能进行自我定义,人们需要找到重要的差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背景和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在诸多背景里面,人们天天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在社会中,社会这个背景是极为重要的背景,而人们在社会里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又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差异是否重要需要社会认同作为参考,所以泰勒在这里强调认同的重要性来强调社会这个背景的重要性,通过强调社会这个背景的重要性又加深理解背景的重要性。

人们无论怎么宣告人类自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忠实于自我的内心、反对外在社会强加给我们的道德规则,都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我们处于一个社会之中。人们共同生活于一个社会,在社会里面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沟通、传递和交易,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以及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人们之间必然产生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规范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一个社会持续和谐,必然产生社会制度。因此,泰勒认为,“本真性既要强调个人的自由,也要提出社会模型,即个人与其他人应该怎么更好地生存和生活,本真性理想也包括了一些社会概念”。社会对于人们来说必不可少,这样,泰勒的本真性思想必然的包含了社会的概念。

在上文里面,我们描述了泰勒关于寻求自我的定义、寻找我们的原发性和同一性的思想。那么,我们通过像艺术创造和审美那样的形式找到了自己的原发性、差异性以及以此形成的同一性,我们就可以任其发展吗?泰勒认为,人们主观上当然愿意发展这些原发性,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里面,如果我们为所欲为,得不到社会里其他人的认同和承认,那么社会这个重要的视野将遭到破坏。泰勒的本真性包含一个社会概念,我们的同一性是在与他人的对话交流中得以承认,但是这样的承认和认同可能会顺利地的达成一致,也可能会遇到争论和反对。泰勒在其著作中提到,“特别是在强调私人领域和爱的关系的社会里面,人们把追求的目标不是放在崇高的领域而是放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生产、工作、爱情、家庭,人们之间联系更加密切,这种生活更要求自我同一性得到周围圈子里人们的认同”。所以,无论我们是什么类型的人,人们的日常行为都是在社会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我们在进行本真性分析的时候必然会触及到社会大前提。

在先前的社会里,个人的同一性都是由他或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基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处于一个社会中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人们将获得自己的同一性。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相关的人物和活动将成为我们理解自身同一性的视野和背景,即这些视野和背景决定我们的差异性是否重要从而形成我们的同一性。与现代社会不同,在以前的社会里面,人们的差异性所形成的同一性能否得到认同和承认取决于外在权威的道德法则。在反对社会强加的规则后,根据自我发现所产生的原发性从而形成的差异性使得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失去了统一的外在的权威标准,外在权威标准被打破。但是人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差异所形成的同一性仍然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承认,只是这些认同的标准不再是外在的权威标准而是人们自己共享标准。

认同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社会领域,它仍然存在于私人的小范围领域里。泰勒发现,在私人的小范围内,对于我们至关重要的家人和朋友是我们同一性重要的来源。家人和朋友对我们的爱以及我们对他们的爱让大家都觉得对方对自己的言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同一性也就伴随着与他们的对话而来,这些对话可能会很成功的得到相互认同也可能会得不到认同。这告诉我们,这种深层次爱的关系将成为自我发现和自我定义最为关键所在,我们的同一性就在这种相互的认同或者不认同中获得。这就是自我同一性在私人小范围领域里面如何得到认同。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到:在社会领域,自我的同一性形成于广泛的开放对话中,一种平等认同的政治已经要求我们对他人的尊严进行维护,我们在政治上我们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如果我们拒绝平等认同将会损害那些剥去这个认同的人们的利益,比如我们将一个低下和蔑视的形象给予另外一个人,并且我们的内心也真实地这样认为,那么这个人的形象和尊严遭到了我们的歪曲和轻视甚至对他人形成一种压迫和剥夺。泰勒的本真性理想把平等认同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赋予了平等认同以新的重要性。在社会里面最为关键的原则是公平原则,它认为并提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同一性。这些机会主要包括我们都能用重要的差异性来形成和定义我们的同一性,无论这些差异来自于种族、文化、思想观念还是性别。所以,同一性和认同成长于本真性理想里,而认同又对于本真性理想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二)差异的平等认同

在上一节里,我们阐述了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平等认同,但是,认同差异到底意味着什么?平等的差异认同的内在涵义是什么?

真正的认同差异意味着什么呢?泰勒认为,这意味着“认同不同存在方式的平等价值,同一性认同的政治社会主张所要求的就是对这种平等价值的承认。”但是什么又是价值上平等呢?对泰勒而言,同一性的形成它来自于重要性的差异,重要性的差异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基于视野和背景,然后以对话交流的形式形成了我们的同一性。这里的价值平等必须以这样一个过程作为前提,不是说人们随心所欲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的生活就是平等的,也不是偶然发现出来的自我特点就能具有平等的价值,更不是因为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不一样从而存在差异就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价值是平等的,差异本身不是平等价值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所有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都是平等的,这里的平等不是来源于它们的肤色有差异,所以我们才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同肤色的人之所以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人,都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他们是有生命的共处于一个世界,他们有理性、感情、爱、记忆、主观能动性、认知能力的存在者。平等价值是基于人们共同认为具有重要价值的特点来判断的。针对平等价值这个问题,泰勒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解释。当人们判断价值是否平等时,一定会参考一种重要的标准,所以认同每个人不同的同一性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共同制定和分享评判的一些价值標准,然后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如果人们没有达成一个一致的价值标准,那么这种价值平等的观念将得不到保障沦为空洞无物。正如他在著作中所言,“我们只能共享更多的东西,达成更多的一致意见,形成更多的价值标准,人们才能享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于泰勒关于平等价值的解释,我们能够把握到:认同差异需要一个共享的视野和背景。我们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处于一个同样的政治社会,更不是根据自己的选择任意发明一个政治社会,而是发展和培育我们每个人价值之间的共性,在实践的领域就要求我们共同分享一个人们广泛参与式的政治社会生活。

总之,认同差异和认同不同的同一性都不是随心所欲的自我选择和构想的,而是本身从背景和视野里面选择出来的,这样的同一性决不是工具性的,它形成于我们的经历并将贯穿和持续我们以后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程炼著.伦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刁铭玉.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理论探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1-44.

[3]韩升.生活于共同体之中:查尔斯·泰勒的政治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胡丽玲,邓茹秀.现代性之隐忧及其超越[J].政治研究,2009:7-8.

[5]江琴.为自由寻找出处—泰勒的认同伦理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4

[6]谢燕.论查尔斯,泰勒的善的概念[D].上海:复旦大学哲学院,2012:1-176

[7]尹金平.自我诠释与善——查尔斯,泰勒认同伦理的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4:1-181.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泰勒查尔斯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帮忙
女佣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展示不完美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
星闻语录
捣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