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0 20:23郭莉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

【摘  要】就课程而言, “课程思政”不是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而是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 使得专业课有情怀、有味道、有气质。通俗理解, 就是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 教育学生要做到“又红又专”。秉承自然融合、点到为止的原则, “课程思政”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大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局意识、为人处世、创新教育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点。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文写作;融入点

1问题的提出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这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要求。

而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场所,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担当,由于各种原因,思政教育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思政课等的“第一课堂”和辅导员的“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佳,校园文化育人的“第三课堂”的发展也远远不够。这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而教育部提出“课程思政”的做法则能很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与专业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相适应的,利用这些元素进行思政教育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思政课等相关课程和辅导员的工作很多时候思想政治教育色彩明显,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但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则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

(1) 学校层面。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当前, 高校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变化了的教育对象, 面对着各类思潮、多元文化碰撞带来的冲击, 机遇与挑战并存。诚然, “课程思政”并非将高校内所有课程按照思政课程去搞模式化, 而是要在顶层设计上实现理想成长教育与专业发展教育的有机联系。

(2) 教师层面。教育部部长陈宝生6月21日在成都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教师而言, 应“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高校教师应努力做到“三真”———真学、真做、真信。真学, 指博学、跨学科学习, 既潜心问道又关注社会, 不止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也要注意自身思想道德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真做, 指“以学生为中心”踏踏实实做设计、讲方法、寻求思政突破点, 不生搬硬套,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真信, 即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 并将自身的信奉统一到具体行动中, 言传与身教的相结合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3) 课程层面。就课程而言, “课程思政”不是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而是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 使得专业课有情怀、有味道、有气质。通俗理解, 就是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 教育学生要做到“又红又专”。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 强调了高校教育的“大熔炉”作用, 又充分发挥了其他所有课程的有效育人价值, 实现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体现了思政教育由专职人员向全体教师的创造性转化。

3《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融入点具体表现

秉承自然融合、点到为止的原则, 大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局意识、为人处世、创新教育等方面在本门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点。代表性地阐述如下: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爱国。具体表现:学习报告这一文种时,提前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6页上传到对分易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先全文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课堂讲解前,先让学生将学习的心得体会在班上予以交流,就学生提出的各类数据、各种利于国家民生发展的政策作出总结:作为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如何爱国,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2)诚信。具体表现:《应用文写作》课程在总体上对语言的要求平实,各类文种中采用的案例真实有效,采纳的数据必须经过再三的确认与审核,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写作各类文书时,需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对自己书写的每个案例、每个数据负责任,在每次文种学习的时候,都强调诚信对一个人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3)法治。具体表现:《应用文写作》分为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财经文书、礼仪文书以及学术论文等几大类,在公务文书、财经文书等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甚至命令(令)、决定等文种就可以用来颁发国家或者国家有关领导部门拟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学法、普法,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完善奉献自己的力量。

3.2大局意识培养

具体表现:《应用文写作》中的公务文书写作就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公务文书的作者,应该从系统角度全局考虑,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引申出个人的行为也要脱离狭隘,考虑到对所处大环境的影响,树立全局意识。

3.3为人处世教育,理性消费。

具体表现: 通过《市场调查报告》文种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完成对2018年双11淘宝购物节的专项调查,从大学生消费观、网络购物对社会的影响、产品质量、购物平台等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在《合同》文书的学习中,用“校园贷”的实际案例向同学们揭示校园贷的本质及其危害,即线下非法操作平台属于非正规渠道,高风险,无保障;圈套多、合同陷阱,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容易上当受骗;如果偿还不了贷款, 致使学生陷入无底洞, 牵连家庭。教育学生一定要培养理性消费观念, 增强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 这样就不会掉入校园贷的陷阱, 影响学业, 更不会让父母和老师操心了。

3.4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具体表现: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大部分的文种都有固定的体式,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但在各类文书写作中制定的措施,解决的方案应在事实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创新思维,结合已有的经验、理论和实践基础,做出切实可行的文书,例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文书的写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比如:市场调查问卷的制作与执行、数据的分析,课堂作业中设置作业互评等环节,培养积极合作、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 并鼓励同学们要有超越自我、奋发有为的可贵精神,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 吕超荣.  文教资料. 2018(34)

[2]《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尹莉.  大庆社会科学. 2018(06)

[3]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凃丽芬.  曲靖师范學院学报. 2016(05)

[4]杨京鑫,袁鹏.“立德树人”背景下管理应用文写作课程“行为引导”教学改革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8(51):240+242.

[5]桑平.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

[6]张维功.应用写作“三位一体”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9):69-71.

作者简介:郭莉(1981.7--),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研究生学历,讲师。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情境教学在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中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