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行动”助推科学育人

2019-09-10 18:06殷作富
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课程

殷作富

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成立于1976年,原名响水镇向阳中学。2002年8月,成功创建为盐城市重点中学,2005年7月,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文化为龙头 ,以活动为载体,以追求高质量教育为目的,立足校情,勇于探索,形成了“315”教育模式。

“315”教育模式中的“3”是指建设好三个纵向项目:“道式文化”、法治实践文化和艺体唯美文化。“1”是指全力构建美丽校园文化体系,形成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合文化”为核心的德育基础文化和德育提升文化;“5”是指校园文化建设以“孝行、至善、和谐、美丽、健康”为核心内涵,孝生善,善生和,和生美,美成恒,将经典文化和时尚文化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5”教育模式正确处理了内涵和外延、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净化了教育生态,优化了教育结构,提升了综合素质,学校踏上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了学校有精神、教师有精品、学生有精兵的喜人局面。

固本培根,理念文化奏响“绿色华章”

学校将内涵发展、文化建设、特色树创作为提升办学层次的根本途径。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学校发展实际,实施学校招生规模和资源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准确定位学校创星晋级计划,逐步完成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复审和四星级高中创建任务,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转型升级。

2010年暑假初高中剥离后,学校直面生源现状,面向高考改革,面向社会人才需求,不断探索研究,逐渐形成了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315”教育模式。“315”教育模式是在全面研究本校学生特点与新课程理念吻合点的基础上,移植“315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求真打假理念,寻求真教育、真课堂、真实践,达到结构分割与教育合成有机融合,体现其求真、合成、循环的绿色特征,是一种 “理念新,措施实,效果明,接地气”的教育改革。

润物无声,校园文化催生“绿荫大道”

载体先行,环境注情。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教育,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学校领导班子认为“315”绿色行动应沉淀为校本文化因子,催生出枝叶繁密的“绿荫大道”。从“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的传统文化内核中提取出孝道、师道、家道的文化因子,在美丽二中“道式文化”建设中突出孝道、师道的东方观念和家道文化中和谐的东方型与合作的西方型特征,突出教育的“责任与爱”的核心价值,形成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德育基础文化和德育提升文化,全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品位。全新打造以4H4C(合格的成长目标、合规的成人管理、合适的成才模式、合理的成功方式)为内涵的“315”合成教育模式。实践中我们切身感受到,道式文化的合心和美以及合成教育的合力带来的人性光辉和育人效应。法治实践文化是我校“十一五”期间的传统特色,它与校园治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紧密结合,与“道式”文化建设和艺体唯美文化建设构成一体两翼,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强筋壮骨,课程文化浇铸“绿色长城”

文化浸润,丰盈生命。课程文化的目标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發展的课程体系为基础,确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关注学生完整的心灵世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建设一门课程”是学校设计的最新思路,科学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是科学育人的保障,学校课程文化强调对学生的陶冶、解放,强调对人的深切关怀。

学校“315”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主线,优化升学结构、课堂结构、学科课程结构展开,依托金字塔学习理论,注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效果评价方式转变中的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讲解知识的关键能力培养,追求升学与育人内在“质”的统一,错位多元评价,变“升学育人”为“育人升学”,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共融发展。教学目标管理实施三层跟踪考核,即横向目标侧重比较发展,纵向目标侧重自我提升,外围目标体现最近发展区变化和最优发展区抢抓,浇铸课程文化的“绿色长城”。

针对全校普遍存在的学科课程建设的薄弱问题,学校分科类分层级落实研究课题,组织重点攻关,积极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科学提出“基本生源、基本学科、基本题型和知识点、基本分值、基本错题”的五基教学思想,实现从双基训练到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跨越,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传统化、体艺课程民族化和校本课程外向化,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学校紧紧抓住高职院校生源紧张这一有利时机做好与优质专科学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师资、实验的资源共建校本课程基地,达到双赢的效果;大面积开发班级建设课程,高效利用地方闲置资源,把地方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剧种引进校园,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网络,挖掘校史校情校友资源,提炼校内现有师生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提供条件。

课堂是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学校课堂教学深刻散发着民主气息。学校在考察学习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分类分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规定课堂时间分段为教师独立使用时间、学生独立使用时间和师生公用时间,均大体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体现1个目标引导主线、“自主、合作、探究”3个能力和“教、学、疑、练、合”5个着力点。推进课堂结构改革,全面实施合作竞争机制的自主学习小组班级管理方式。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近五年,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315”教育模式已经在省内外10多所中学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推动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学生篮球、足球、标准运动会比赛领跑全市高中学校,美术、音乐、传媒高考稳居全市上游,多人专业高考成绩省内名列前茅,学校管理和教科研工作获得江苏省星级高中复审专家组和盐城市三星级高中新一轮视导组专家的高度评价,校园建设达到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创建标准,“小高考”全科合格率与市县高考生源达成比率多年进入全市前三名,学校综合实力稳居市内同类学校第一方阵。

任重道远,不忘初心。学校将继续坚守求真务实的原则,坚定以生为本的教育信念,不断更新育人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堂实效,追求更为科学的育人之道,扎实践行“绿色行动”,持续提升教育品质,让“315”教育模式在新一轮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长成参天的大树,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