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有效诵读,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力

2019-09-10 20:42李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李娟

【摘 要】当诵读流于形式,当初中英语课堂成为讲解知识、参加考试的战场,英语语言习得的规律将会被扭曲。针对学生当下的生态环境,研究者提出依托有效诵读,提升初中英语学习力的学习模式。通过对2017—2018学年南京市栖霞区七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测试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诵读实施的程度在不同学生群体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英语诵读;测试与突破;群体差异;英语学习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英语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然而,由于学生在年齡、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教学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017—2018学年南京市栖霞区七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测试卷,从诊断学情出发,涵盖了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本题型。本次测试统一发放试卷,教师集中批阅,成绩由电脑自动录入生成,保证了成绩的真实性,为校本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诊断分析,群体差异

本文的诊断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① 基于笔者所教班级B2班(基础薄弱班级)与A2班(成绩优异班级)成绩的横向比较;② 基于B2班男女生测试成绩的比较;③ 基于B2班本地家庭学生与外来务工家庭学生成绩的比较。栖霞区七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测试卷分值为100分,包括听力(15分)、单项选择(15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15分)、填空(15分)、句型(10分)、首字母填空(10分)和书面表达(10分)。此套试卷分基础知识部分和能力提升部分,重在考查学生对近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英语能力的提升。A2班和B2班学生的答题情况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A2班学生在各个题型的得分率明显高于B2班学生。笔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A2班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参与度要高于B2班学生,且A2班学生乐于诵读。

从图2可以看出,B2班女生英语总体成绩优于B2班男生,在单项选择、填空、句型、首字母填空和书面表达这五个考查基础知识题型方面,男生分数没有女生分数高。因为女生大多数对英语感兴趣,愿意开口诵读,课堂参与度高

从图3可以看出,B2班本地家庭学生的英语成绩比B2班外来务工家庭学生的好,差异体现在单项选择、填空、句型、首字母填空和书面表达这五个考查基础知识题型方面。本地家庭的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鼓励孩子开口说英语、回家背诵课文,而外来务工家庭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对孩子教育有所疏忽,对孩子回家后的英语背诵没有要求。

3 B2班不同家庭学生成绩比较[STBZ]

综上所述,无论是A2班和B2班的女生,还是B2班本地家庭的学生,在测试数据中表现出的优势都有其共性,即对英语感兴趣,愿意开口说英语和诵读课文,英语语感强,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高,能有效输出英语学习力;相反,A2班和B2班的男生,以及B2班外来务工家庭的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和诵读课文,与教师互动少,英语输出力明显较弱。基于以上的校本数据分析,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归因。

二、寻找原因,理论实践

英语学习力的有效输出,取决于英语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只有大量的输入和积累,学生的英语学习力才能显现出来。而诵读恰好是英语语言输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1理论支撑

美国学者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和输入假说理论指出,二语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借助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学生只有输入大量足够可理解性的语言,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1]。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出,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传递情感态度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保障,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听说和诵读,作为语言输入的切入点,在英语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听说和诵读输入大量语言信息,有助于他们英语综合素养的形成。

2 教学实践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让笔者深刻体会到英语诵读的重要性。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听一遍英语学习材料,过一遍课本,没有大量地、反复地诵读,词汇、短语、句型和语言知识就不能被学生牢固地掌握,也不利于对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对课内英语课本和课外经典英语素材的诵读,学生能增强阅读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创造力。同理,英语写作能力也如此养成。由此可见,听说读写的英语语言能力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唱响诵读,重在落实

通过对校本数据的诊断分析,笔者以教育理论支撑,依托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唱响诵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力的模式。

1清晨诵读,增强英语语感,形成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早读课是教师和学生诵读的好时光。此刻,学生头脑很清晰,受其他知识的干扰较少,利于语言输入,培养英语语感,日积月累,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早读课,笔者一般会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诵读不同的英语素材。首先,抓好课本是关键。课本是英语教学的蓝本,是测评学生学情的主要依据,具有新鲜、丰富的话题,纯正、规范的语言。在此,我们可以领略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异域风情。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My day的Reading部分为例,学生在早读课跟着磁带朗读两遍课文,一边体会语音语调,一边熟悉课文的结构框架和行文脉络。在学生掌握了全文每段的Main idea(Para1:the name of her school;Para2:her school day;Para3:her friends;Para4:afterschool activities)的前提下,教师再和学生逐段诵读。以Para4为例,本段叙述了reading和playing volleyball两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分别延伸出三个句子:“Sometimes my friends and I go to the library in the afternoon.We have a Reading Club.We often read books there on Tuesday and Thursday.I also like playing volleyball.I am in the school volleyball team.We practise after school on Wednesday afternoon.”。从语音、语调、词法、句法、篇章、结构出发,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诵读课文,直至每个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熟透于心。在刻意练习、反复诵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得以增强。

2.课堂诵读,渗透语言知識,形成思维品质

英语课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阵地,语言知识的讲授和消化几乎都在课堂上完成。然而,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学习,在学生的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为了强化和应用,课堂诵读必不可少。诵读不仅能强化语言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还能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My day为例,在上 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部分时,Comic strips部分虽然篇幅小,理解难度不大,但里面包含多个本单元很重要的语言知识,如“wake up”“It is time for sb.to do sth.”[DK]“Shall we go walking in the hills?”“I seldom go out”“I always need a good rest”“Some dogs just dont know how to have fun”。笔者通过视频故事引入本单元话题,在轻松幽默中,学生感知语言知识,在真实语境中勾勒出Eddie懒惰的一天:wake up→have breakfast→go to sleep→have lunch→have a good rest。教师话锋一转,切入到Millies Day: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lessons→have lunch→have lessons→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go home→have dinner→watch TV→do homework→go to bed。Eddie的懒惰和Millie的勤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短语“get up”“at 6[DK]:30 am.”,到补上主语“Millie gets up at 6[DK]:30 am.”,连词、连短语成句,到最后成文,变成一篇英语短文。笔者和学生将自己置于真实语境,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渗透和消化语言知识,形成英语思维品质[3]。

3课外诵读,拓展英语学习力,形成文化品格

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单单学好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拓展英语学习的多种渠道,丰富课程资源。为此我们深入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开展了一系列英语阅读和诵读活动。比如教师选用了富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的 Times English Post 。在和学生诵读“True friends”时,师生被文章中的英文美句和真挚的友情吸引,在极高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中诵读多遍,最后学生甚至都能脱口而出好的句子。[DK]《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美绘版)》《黑布林英语阅读》也是教师给学生精选的课外诵读材料,里面的文章来自国外经典小说。比如在读“The Happy Prince”时,学生先阅读,再做阅读理解题,然后精读每章节,一遍遍跟读和诵读,直到这本书被学生完全消化和吸收。教师制作和打印了Book Report,记录学生的阅读轨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比如教师让学生去感悟南京的文化底蕴,开展了一期走进玄武湖的文化之旅。学生出发前在网络上收集玄武湖的“前世今生”,带着好奇心开启环湖之旅,回来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和PPT。通过多渠道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教师加强诵读指导,拓展学生英语学习力,形成文化品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7—2018学年南京市栖霞区七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测试数据的分析,诊断和验证了教学中诵读实施的不同程度与学生群体差异的紧密联系。基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态环境,笔者从二语习得理论、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核心素养和一线教学实践中分析原因,进而从清晨诵读、课堂诵读和课外诵读入手,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渗透语言知识,拓展英语学习力,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学生英语学习力的有效输出,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不同群体间差异的缩小,证明了此次基于数据分析、寻找原因、改进教学策略和缩小群体差异研究成果的价值,值得教师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丁言仁,戚焱. 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 外语界,2001(5):58-65.

[3]阳艳.背诵式语言输入与英语学习[J].文教资料,2006(3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