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 引领下的习作教学

2019-09-10 01:32赵敏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习作教学

赵敏

摘  要: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标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习作教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就习作而言,也是如此。因为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可见,习作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进入三年级,学生已经告别了写话,走进了习作,此阶段的习作教学更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师生共同树立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意識。

一、以实际生活的体验作铺垫

习作时,学生要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必须要有丰富的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自然、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无论是事物,还是事情,只有体验了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课堂限于教室,而要将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是写一则观察日记。在刚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时,我就布置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作业。学生们走近大自然,去感受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各种情感油然而生,这可比老师课堂上枯燥乏味的讲解真实、有趣得多了。通过近两周的实践观察后,学生在习作中就有话可说了,孩子们的发现带给我无数的惊喜,不禁让我感叹:这就是大自然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而六单元的习作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由于部分孩子回忆起来有困难,我就布置了一项周末实践作业:请家长带领自己到附近的公园去游览,同时也提出了游览的要求。孩子们带着目的,尽情地欣赏风景、玩游戏,就会产生种种新鲜的体验,就能为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实际生活的解决为导向

习作,是为生活服务。如果在习作时,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去解决,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本次习作中。例如,在教学六单元的习作: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场景:老师的一个外地朋友想来我们的城市旅游,要玩七天,可是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太美了,不知道该游览哪些地方?她找到了我,想请我们班的七个同学帮帮她!当然,这七个同学肯定是这次习作中把去过的地方介绍得最好的。孩子们明白了要求后,都惊讶了:原来我的习作还可以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于是,孩子们写得格外认真,都想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三、以实际生活的模拟为载体

习作教学,评讲至关重要。如果将活动贯穿于整个评讲过程中,不仅可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评讲六单元的习作: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我就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评讲:导游带领游客游览景区。先在小组内自编自演,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导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在各小组上台汇报的过程中,下面的学生进行评价: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最喜欢哪一处风景;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章开头、结尾好不好?在这种生活场景的互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一些习作的方法,提高了习作的能力,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以生活化的评价为手段

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做合一”作了全新诠释,他认为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在做上学,才是真学。因此,我们要树立教给学生方法的意识,让学生自己会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在每次习作后,我会对学生作出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具体要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现在、今后习作最迫切需要的基础素质作为评价的目标,从内容到书写、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句子的通顺与否、句子是否优美生动,对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的地方,用欣赏的口吻给予肯定和表扬。既找优点又找不足,并且指明改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欣然接受。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时时将习作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书籍作者:徐莹晖

书籍出版:四川教育出版社

书籍页数:257页

(作者单位:宜宾市岷江路小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习作教学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