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9-09-10 21:24冯学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冯学敏

摘要: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重要性;阅读兴趣;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学生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小学生課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向来众说纷纭,但毫无疑问,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的孩子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健康的。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对其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才能开发其心智,使其主动去了解、研究某本书籍及其相关的知识。在学生了解和研究书籍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旁进行点拨,培养学生的阅读持久性,提高其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初次进行长篇阅读的学生,教师应该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所要读的书籍的主要内容及精彩情节,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或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教师要加深对推荐图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性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在向学生推荐书目前,教师不光要自己对推荐书目滚瓜烂熟,更要有自己对所推书目的独特感受,这样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便游刃有余。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学生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抓住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孩提时代的学习、读书状况,为学生树立起榜样。

(三)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但希翼读有所得,还期望所得丰富,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能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益处,而且也能让高段学生发挥“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结果,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一场活动下来,大家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一)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寓言两则》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外寓言故事》丛书,学了《三打白骨精》可以指导学生看《西游记》,学了《草船借箭》就可以指导学生看《三国演义》。这样就能协调好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的关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其中也不乏糟粕,不健康的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三)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生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他们也能享受到无尽的乐趣。

(四)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学生脱离教师、在学习之外的闲暇时光所进行的阅读,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的指导上。因学生兴趣不一、自控能力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机应变。我们应该相机采取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等形式,交流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三、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评价方案,将有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自身需要,从而终身受益。

(一)纵向评比

笔者就按班上的天然小组将全班分为4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设有一个小本子,组长在其上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情况。阅读一篇文章加5分,五个5分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换一面红旗。阶段评比时看谁的红旗多,谁就能获得免做3次作业或免考一次单元测验的奖励。

(二)横向评比

每个月我会抽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阅读卡片汇编成小报在班级之间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卡片颇多,我也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制成小报的形式,进行装订,评选。一个学期下来,每班各有两大本,分别为“获奖卡片”和“入选卡片”。我们语文组将全年级各班的小报汇总,在学习园地上展览,供大家参观学习。我们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的各项奖励:“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拿到各种奖项,体验成功。这样做,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阅读动力就更足了。

(三)尊重差异

学生总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也各不相同。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差异。对于后进生,教师尤其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根据“木桶原理”,后进生在我们的关爱下取得的进步就是全班的荣耀。

四、总结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武斌.提高课外阅读实效的几种方法[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2(3).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阅读兴趣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