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浸润”促科研团队“六微”发展

2019-09-10 10:40毛剑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多维

毛剑东

摘要: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从促进本校教师发展的大格局出发,将教师的科研专业成长划分为道德成长、管理成长、理论成长等六个方面,同时寻求各方面的切入点,创设“多维—浸润”的举措,将各个因素的发展过程分解为细微的步骤,从而积微成著,聚沙成塔。

关键词:“多维—浸润”; 积微成著;学校科研团队发展

多年来,“创科研型团队,做研究型教师”是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与追求。随着越来越多青年教师的加入,学校更是从促进本校教师发展的大格局出发,将教师的科研专业成长划分为道德成长、管理成长、理论成长等六个方面。我们秉持“微成长,创不凡”的原则,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树立“一个理念”,促科研团队“道德微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在1991年就成立了教科室(现为信息科研中心)。在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确立“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的工作思路,每学期把科研列入学校主要工作日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坚持用科研促教改,进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三级网络”,促科研团队“管理微发展”

(一)校科研中心

校级科研中心以校长为组长,组员包括校长室、信息科研中心等部门的成员。学校历任校长都身体力行,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主动承担各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积极开展各类科研活动。

(二)中心教科组

我们学校不仅有教研组长,还为各学科配备了教科组长,分别由各学科的科研骨干教师担任,约7~8位。他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科研团队中的中心教科组。

(三)学科教科组

学科教科组以学科划分,由中心教科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开展日常研讨等活动。

三、制定“三项制度”,促科研团队“理论微发展”

(一)日学习制

我们倡导教师们“每日阅读1小时,每月阅读1本书”,养成爱阅读、勤记笔记的好习惯。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天挤出一定时间用于阅读和学习,并在“月读一书”小册子中有所记录。

(二)周反思制

我们每周组织一次教科研修活动,分学科、分主题进行小组研讨沙龙。在沙龙上,各位教师对自己一周内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质疑,解惑,并将思考过程和结果上传至教学博客,以供同仁分享,交流。

(三)月例会制

我们还针对学科教科组中承担课题或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每月一次开展学习培训例会活动,主题有“教师如何开展描述性研究”“如何进行规范的论文撰写”等,形式有专家引领、沙龙研讨、考察学习等。

四、探索“一个课题”,促科研团队“研究微发展”

多年来,学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科研传统,巩固和推广学校原有课题的研究成果,积极引导学校科研团队根据学校的发展、课堂的改革、学生的问题,探索一个新的方向,研究一个新的课题,实践一项新的研究。

(一)大课题——“建机制,多引领,重管理”

多年来,学校每年都有新的立项课题被市、区级教研室列为教科规划课题。在每个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都坚持“建机制,多引领,重管理”的原则,真正地把学校变成了一個生命力旺盛的教科研基地。

1.“建机制”。为使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正常有效,学校先后制定了“鄞州区实验小学教科研成果考核及奖励办法”“鄞州区实验小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多项课题管理制度,有效地推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多引领”。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专家引领作用,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多次邀请市里的专家来校为课题研究指点迷津。此外,我校一直是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对的实验学校,学校每个月都邀请市教科所的两位专家来学校进行面对面的专题讲座或专项指导,及时、有效地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3.“重管理”。为了加强对各个课题研究的管理,突出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除了校科研中心的成员进行日常监督、指导之外,学校还定期召开各课题研究工作推进会,围绕“前一阶段完成了哪些研究任务?”“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使课题后续研究更有针对性。

(二)微课题——“微切入,简研究,重实践”

1.“微切入”。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以解决自己学科教学中的一个细微问题为切入口,做微观层次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2.“简研究”。学校以微课题研究的方式简化课题的研究程序,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只需填写“鄞州区实验小学微课题申报表”,在校园网上的“微课题专栏”中备案。

3.“重实践”。即要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一体化,课题人员根据“鄞州区实验小学微型课题研究制度”制定“月度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以期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研究能力。

去年,学校首届微课题筛选活动圆满结束,我们邀请了市教科所专家对此进行评审。结果,共有19篇微课题论文获奖。我们将相关课题成果在教师研讨会上进行推广。可以说,微课题研究提升了青年教师“问题聚焦”的能力,促使以后的研究目的更务实,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思路更清晰。

五、开展“三研活动”,促科研团队“课堂微发展”

学校坚持教研、科研的同步发展,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羽翼,不定期地开展“三研活动”,积沙聚塔,促进科研团队的青年教师课堂微成长。

(一)以赛带研

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教学新星”评比活动,此活动融上课、说课、论坛、课件制作和论文评比等为一体,从多方面锤炼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在比赛的浸润中不断提升。

(二)师徒共研

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不仅制定了“师徒职责”“师徒活动要求”,期末还组织“捆绑式”考核,形成了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共同发展的氛围。这样的“师徒模式”,为科研梯队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辐射拓研

作为区实验小学,学校经常配合区教研室等单位,承办教学研讨活动;作为镇中心小学,学校又负责辅导下属4所小学的教学业务,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这些研讨、联谊活动,为教科研骨干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课堂教学的锻炼机会。

六、办好“三刊一报”,促科研团队“服务微发展”

“三刊一报”即《教改花苑》《教科文摘》《教改信息特快专递》3份校刊和《实验之窗》校报。“三刊一报”创办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每一期都是由校科研中心负责,具体由中心教科组、学科教科组负责组稿、筛选、编辑完成。多年来,学校以“三刊一报”为载体,培养了青年教师的服务、分享意识,全体教师也在共享的同时提升了科研水平,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

“多维—浸润”,积微成著。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已形成了非常浓厚的科研氛围。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论文频频发表,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教科研百强学校”,还曾连续多次被评为“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鄞州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科研,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多维
大班幼儿作品展示 “多维”策略的实践研究
多维递进式材料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
新闻标题中“痛并快乐着”的多维思考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
大数据时代财务报告及其未来模式研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多维课程体系的构建
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