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019-09-10 07:22毛兰英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毛兰英

【摘    要】数学是初中生的必学科目,是一门集观察、思考、猜想、假设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通过逻辑推理、精密的演算以及规律的系统结构,渗透于其他各个学科之中,成为当代许多专业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應当注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深化数学的内涵,注重对学生做题方法引导,注重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89

当代数学教育应当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思维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然而,初中数学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单一、乏味,学生思维机械等。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反思和探索。

一、注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深化数学的内涵

由于数学是研究等量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研究,使抽象性成为数学所独有的一大特色,它不像其他理性学科可以通过实验印证,它更多的是归纳和演绎。结果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像空中楼阁、水中捞月、海市蜃楼、不可琢磨。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让数学有规律可循,有论证可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

(一)注意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初中时期的学生数学积累和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立刻反应出数学的结论,教师切忌让学生死记数学的结论,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思想,能够从具体的现象和具体的问题出发,从特殊到一般,不断延伸下去,让学生找到各个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从典型的勾三股四玄五出发,然后推论到一般的结论,找到边之间的关系。特殊到一般可以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

(二)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式

代数和几何是数学的两大分类,很多代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几何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来理解。数与形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图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将题化难为易。特别是一些既具有代数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的数学,例如(a-2)^2-(b-3)^2=9这类题目。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将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

(三)引入实例,注重经验的积累

教师在讲解一些例题的时候,要学会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可以给予一些数学问题真实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举实例时,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从而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已有认知去贴近自己新的知识,加深自己的理解。当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教师与学生都应当了解到,数学还是要回归到高度的理论性。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总结,积累经验,将具体的问题回归到抽象的原理总结,深化数学的内涵,最后化为一种数学思想。

二、注重对学生做题方法引导

初中阶段,对学生数学的考察,主要落实在实际的验算和练习之中,以核心知识点为主,通过变换不同的形式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尽管学会了基本的知识点,可是一旦变换题型就茫然无知,加之很多教师喜欢刻板教学,让学生掌握固定的知识套路,结果导致学生思维刻板,不能灵活的处理问题,分析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的本质为主,以解题的“套路”为辅,能够教会学生围绕知识点灵活地解题。

其次,学生在做题中要做到“大方法,小细节”的原则。所谓大方法即是让学生不断体会到数学的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并且了解一定的解题方法,比如观察法、定义法、比较法、联想法、分析法与综合法等,这些解题的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领会和探索。所谓小细节则是要求学生注意解题过程中的计算,清楚地知道求什么、数值多少,给出的题目条件、隐藏条件等等,摒弃一切由于思维不集中而引起的看错、没看到、写错了等情况。另外,做题的目的是深刻体会知识点的本质以及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反思与归纳。比如,学生在做完题后,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自己的错题,以此对自己的练习进行反思,从而不断累积题型方法、拓展题型方法、优化题型方法。学生如果能遵循“大方法,小细节”的做题方法,并且在实际学习中,在审题、转换模型、计算等方面能够熟练掌握,那么快速做出一道题目,将是水到渠成。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

天赋是先天的,很难改变,而后天的努力也成为学习中成功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发现,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学生一样可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然而,当代很多学生常常将数学成绩的差距归结为自身天赋不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没有动脑的习惯,喜欢抄作业,做题马虎等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在情感上排除学生对天赋的认知,通过鼓励与惩罚并行的手段来纠正学生的恶习,塑造端正的学习作风。

其次,很多学生不喜欢动脑,是因为在学习中不能找到学习的成就和快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尝到动脑带来的高效率和乐趣,从而爱上动脑,激发对学习的乐趣。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时,喜欢直接一边看数学公式一边写作业,学习效率很低。教师在教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马上理解和记忆公式,然后出小练习,帮助学生高效率的解题。这种快节奏的学习方式“强迫”着学生前进,让他们集中精力解题,体会到努力所带来的回报和精神上的满足。学校和家长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过度的约束甚至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结果,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仅仅起着引导作用。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自身对于学习的动力,知晓自己学习的动机,以此才能约束自己,激励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的学习,一种符号语言的学习,一种文化方式的传播。它是一个多元化的产物,辅助其他专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创新。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文化观,能够有条理、有层次、有逻辑地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