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幼儿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究

2019-09-10 18:41岑若南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教学创新幼儿教育

岑若南

【摘    要】幼儿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中我见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创新幼儿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能力养成。为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创新  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2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处于不断地探索改革过程中,最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取代了以往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在学生教育方面将教学目标重新拉回到“培养人”这一主题上,不仅强调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为本,更要求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培养,从而构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同时,在对于教育的认知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以往不受重视,普遍认知中不被纳入正式系统性教育体系的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的关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在基础教育取得一定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焦点转移到幼儿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方面,尤其是强调对于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个性素养的培养,如道德素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的启蒙。本文中我想针对幼儿教育在新时期的教学创新展开探究。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就将其定义到“保姆教育”的范畴,社会的普遍认知也都是幼儿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幼儿安全,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小学阶段时不落在起跑线上。而长久的教学研究得出结论,幼儿阶段恰恰是学生学习各个方面最为核心的时期,不局限于学科知识,更多的反而是智力的开发和情商的培养。所谓智力,也不仅是知识学习,更多的是强调知识基础之上的思维能力培养;而情商包含的内容更多,包括道德素养、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都一一得到体现,所以本文中我就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教学改革,如何实现幼儿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多媒体教学,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当前的教育来说,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普遍應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并且因其灵活性、丰富性而给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幼儿来说,其好奇心较强,所以更容易受到新形式的吸引,所以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创新方面要善于运用多媒体。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对于观察能力来说往往需要从课堂上的观察开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画面、视频等三维立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美术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图片、模型的多样化呈现,叠加不同的色彩,从而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更加注意细节,发现不同图片、模型的特点,逐步锻炼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另外,从课堂出发所构建的观察能力也可以逐步延伸到课堂中之外,对于自然和社会内对应事物的观察,总体上提升幼儿的外界事物感知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到六岁的幼儿正处于表达欲望强烈的时期,处于语言能力的锻炼时期,所以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丰富的内容呈现,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甚至是带领学生进行游戏等。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呈现汉字卡片或者对应的事物图片,让幼儿进行认字,描述图片等,通过这种灵活的,新奇的知识呈现形式,让幼儿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感受到活跃性,进而增加表达的欲望,逐步锻炼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二、故事教学,进行幼儿道德启蒙

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道德启蒙,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身心发育方面的限制会导致其在道德方面缺乏对应的评判标准,是非对错的衡量往往随心而定。所以这就导致幼儿在日常行为过程中出现“错误”而不自知,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并进行正向的引导,很容易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错误的道德观、价值观,进而影响未来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在新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幼儿道德启蒙,在塑造幼儿人格的同时,开阔其知识视野。首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讲故事”,这里的所说的故事其目的性在于教育而不仅仅是娱乐。我们可以从《论语》、寓言、童话等读物分类中取材,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目的,有机的将对应的故事进行语言方面的转化,然后讲给幼儿听,并引导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感想,一步步引导其从故事中获得对应的道德内容,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熏陶。其次,在讲故事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幼儿成为“主角”,正如素质教育所讲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虽然幼儿园教育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有缺陷,但就如上文所分析,幼儿表达和分享欲望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的故事讲解出来,然后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在实现故事互动的过程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带动更多学生的分享积极性,在实现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游戏实践,培养幼儿能力养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幼儿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如学习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例如进行单纯团体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小组合作和团队配合,如乒乓球投篮,一个学生扔,一个学生拿小篮子接,在相互配合过程中培养学生未来团队协作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其独立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如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室外自然景色游览、博物馆等人文场所的参观等等,结合幼儿特点,通过对应其生理、心理特性的实践互动,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能力,也在实践过程中开阔其视野。

总之,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仅仅是注重知识,保证学生安全的“哄孩子”式教育,从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入手,明确未来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需求,然后从幼儿教育的根源出发,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切实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未来接受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如何改进幼儿教育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16):194-194.

[2]刘尧.电脑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246-247.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教学创新幼儿教育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