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中的作用

2019-09-10 07:22李奕欣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理论基础课案例教学法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做好“基础课”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入学生头脑,就要正确使用教学手段,其中案例法在“基础课”教学中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政教育;教学理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因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建设也就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法,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的教学方法。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往往作为引导者而存在,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引导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是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由于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与启发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激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因而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工作之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起到了一定成效。

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以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内容,而是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教师协助完成其学习内容。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此门课程所涉及内容广泛,既涉及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也涉及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其教材内容也多偏向理论性,要将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结合,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生间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之兴趣,从其自身对问题的理解把握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理解,从而对学生的知识点也就进行指导性讲解,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也就进一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对学生的问题也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拔高课程思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用于教学导入以及内容讲授环节。案例教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常常用于教学导入或内容讲授环节,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一,在教学导入过程中,一般通过学生感兴趣之话题以现实热点题材入手,如在讲到理想信念之时,常常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之父——南仁东的故事作为理想切入点,通过对其科学理想的不懈追求,从而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探讨,形成对理想的感性认识,也能够感受到理想实现的长期性,也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理想的初步认识。其二,在内容讲授环节中,教师针对某一具体内容进行案例设计,既可以按照“先理论后案例”,也可以按照“先案例后理论”的类型进行设计。[2]如在讲到时代精神时,我们以“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故事作为学生思考的案例。通过让学生思考徐立平的个人事迹体现了何种精神等问题,总结出徐立平本人在岗位上矜矜业业、长期奋斗前线、勇于奉献,学生亦深刻领会到在时代发展当下,仍然需要艱苦作风,在工作岗位上埋头实干,通过自身能力,从而在集体的奉献中实现其价值,也就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时代精神既是当下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通过个人在集体之中的价值实现。因此,案例教学能够对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完成探究式学习内容,这也对教师在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案例贴合课程内容,也要深度适中,要有一定时政热点,也要与学生兴趣紧密结合,案例材料在阅读上既要通俗易懂,也要有思考性,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解读。总之,案例的选择,要始终追求真理,坚持创新,要以教学为导向。[3]

增强师生互动。再次,案例教学法对教学主体也具有一定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因而具有双主体特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需要完成整个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内容梳理、教学材料展示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效灌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教学方式,即片面强调教师主体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片面强调学生主体的以完全迎合学生的有形式无内涵的教学,此两种手段均不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展。前者虽然侧重理论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于系统把握课程理论结构,深入了解课程概念等知识,但由于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呈现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的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多以消极的态度回应。后者从形式上虽然满足了学生需求,并采取一系列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从而增加学生吸引力,但其在追求学生活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内容的深度性,忽视思想上的拔高,而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下沉的阶段。案列教学法则是对以上两种极端的方式的调和,借助可读性强的案例,运用生活化语言,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浅入深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既联系了实际也加深了理论高度。

实现思政育人目的。最后,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解释以及现实链接从而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入脑的有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塑造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也蕴含立德树人之思想,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道德观念,因而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而言,决定育人成效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有效入脑,案例教学法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其发挥着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中的终结功能,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的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康,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2):17-18.

[2]傅强,杨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66-68.

[3]赵丽端.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有效性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2):105-109.

作者简介:李奕欣,女,1992年—,硕士,助教,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理论基础课案例教学法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