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谈

2019-09-10 07:22刘湘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刘湘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无缝对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语文、用语文,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

“语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语文、用语文,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了学生白天主要的时间段,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链接。

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所描写的事物均来自于生活。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核心句时,可以由表及里,在初读谈感悟后,让学生围绕“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在相关的词句处,结合生活经验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个问题自读自悟,让学生在品读与交流中,感受世间万物在变化中呈现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例句的形式仿写句子。如果教师不作任何指引,学生在练习时会不知从何入手,而且表达的内容单一。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读三个例句后,可引导孩子先观察题目下方的插图:各式各样的羽毛、绿叶上摇摇欲坠的水珠、五彩斑斓的卵石,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没有展开具体描写的卵石、小船模型、羽毛进行想象补白,和例句对比评价后小结出表达的方式。然后配乐出示挂着红辣椒的辣椒树、照耀在林间的晨曦、淙淙流动的溪水等图片,进一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日常生活观察所得,自由畅说生活中其他奇妙的场景。教师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仿写指导和评价,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普通事物中的美。

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使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枯燥化的训练内容生动化,使语文教学效率更优化。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而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展开的情景化学习。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找出教材和生活的结合点,懂得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语言规律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学写导游词》属于交际写作,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学校暑假开展的“小导游带你看世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揭示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在学生掌握导游词的写作技巧后布置实践作业: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暑假走进景点作真导游,开学后再以图片、美篇和PPT等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学生有了真实的交际对象、交际内容和交际要求,我手写我心,笔下的文字会更为灵动、真实,也更有生活实践的价值。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著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学活动生活化设计可以多从教学形式上动脑筋,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学生可接受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参与,积极开展语言实践,引导他们构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如,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浅显易懂,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就能够读通课文、疏通文意,难就难在对本文寓意的领悟上。有些教师为了图方便,在“感悟寓意”这一环节会直接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然后把寓意出示在课件中,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可是,道理如果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感悟只是浮光掠影,是不可能真正指导行动的。只有让学生自己“悟到”了,才会内化为成长中的感悟,进而在生活中产生作用,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为了促进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我们可以在读通课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 “思、议、联、拓”这样的步骤来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寓意:

1.思:为什么农夫会被宋国人笑话?

2.议:假如时光机带我们穿梭回古代,老师就是这位农夫,我不再耕种,天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你们可能是这位种田人的亲人、邻居或朋友,走过我身边,会怎么对我说?(师生分别代入相应角色进行讨论分享)

3.联:虽然现实生活中这样傻的种田人不多,但是类似的“种田人”却很多。比如,表哥偶尔买一次彩票,居然中了十万元,从此他再也不好好工作了,天天跑去买彩票,希望能再中奖。又比如,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发现考试题目都是在补习班做过的,因此,考了高分,得到老师表扬。这让他认为不用认真听课也能取得好成绩。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故事和道理来劝劝这两位“现代种田人”吧!

4.拓:拓展阅读《南辕北辙》,说说坐车人错在哪里?

理论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就这样通过生活化、实践化的活动形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并不是对当下生活的简单等同或复制,它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生活化的呈现与设计,使其更接近学习者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容难度、创造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也更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智贤.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01):1-9.

[3]刘义民. 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