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走向古诗教学理想境界

2019-09-10 00:51严虹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墨梅王冕梅花

严虹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墨梅》这首题画诗,就妙在诗已入画,画已融诗。如何让学生在古诗的诗情画意中朗读触景、驻足悟情、欣赏习语、流连鉴美、汲取养分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多维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只有多元解读,才能深度建构理想的教学境界,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汲取我国诗词文化的营养。

一、从诗人视角探究人品气节

文学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是自我情感的表达,因此,诗品出于人品,诗人的思想、品格决定着作品的思想、风格。

《墨梅》的作者是元代诗人王冕,是吴敬梓笔下的“名流”。在五年级时学生已学过课文《少年王冕》,知道王冕出身贫寒,从小便替人放牛,边放牛边自学,最终自学成才,成为诗人、画家。他也曾希望走科举之路,却因当时的元朝统治者蔑视汉人而屡试不第,在看透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后,决意不再做官,拒绝达官贵人的出仕邀请,晚年隐居于山中,盖草屋三间,种梅花千枝。他种梅、画梅又咏梅,题屋名“梅花屋”,自号为“梅花屋主”。

王冕不愿为官,宁愿过以画易米的清苦生活。“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是人们对王冕人品、诗品的赞美。读着诗,品着人,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王冕就站在眼前。

在开头导入诗歌之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段关于王冕爱梅、画梅、咏梅的介绍,激起了学生的自主质疑——为什么王冕那么爱梅?王冕爱梅是否与其他诗人爱梅是一样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始走进诗歌,走近诗人。教学终了,学生终于明白,因为梅花是如此淡雅,就如王冕是如此淡泊,梅花是如此清香恰似王冕是如此清正,梅就是王冕,王冕就是梅,梅是王冕人格气节的象征。

二、从文化视角追寻诗画意境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都隐藏着时代的背景,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从文化的视角去解读作品,发掘作品中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成尚荣说:“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应创造和發展着文化,提炼和提升着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

元代题画诗最为兴盛,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怎样以文化的视角解读并处理《墨梅》这首题画诗,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精神的痕迹呢?

在解读文本时,我最先关注到的就是“洗砚池”这个典故。课堂上稍稍点拨后,学生便能想到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虽然没有继续展开对王冕勤学画面的想象,但相信在学生的心间一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王冕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学诗作画的情景。

《墨梅》作为一首题画诗,对画的鉴赏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在欣赏画时,我在悠悠古琴声中配以对此画的解读:“你看一枝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这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孤傲气概的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之作。”这么精妙的语言配以这么优美的画作,相信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语言方面的熏陶,在艺术方面也一定会有些许的感触。不知不觉,学生浸润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到的则是诗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思想与精神,浓浓的文化意蕴流淌于他们心间。

三、从儿童视角注意化难为易

儿童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自己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教育的立场应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主体达到预设的目标。将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但有的教师却在追求深度解读文本时迷失了方向,造成了过度解读。发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没有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因此,教师在深度解读文本时,必须从学生立场出发,站在学生的视角,作出有效选择,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度引导。

在解读《墨梅》时,结合资料,我找到了许多可以教给学生的“点”,但最终还是决定从学生的现有认识和经验出发作出取舍,并化难为易,教给他们“比照”之法,将画、诗、人三者结合起来比较对照,去探究感悟,赋予儿童话语权,做到既能深入又能浅出。

品读古诗时,我请学生思考:“诗是一幅画,画在诗句中,也在我们的想象中,通过诗句中描写梅花的关键字词,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梅花?并写一写自己的想象。”学生通过想象,看到的是梅花用淡墨点染,极富有韵致,且姿态各异,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花朵在枝头的分布也极富有韵律,仿若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再看着王冕清润洒脱、生机盎然的《墨梅图》,学生读之、诵之,入情入境。接着引入“比照”学习方法,则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我根据学生学习本首诗的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画外之意,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引导他们将诗与人比照,找到了墨梅与王冕的相同之处,将画与人比照,找到了王冕只画一枝梅花又用淡墨点染的用意,最终发现诗、画、人三者浑然一体,诗人将自己一生的风骨都融入了诗画中,这样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如此设计、引导,都是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想象画面,是给学生以具象的表达。比照之法,可以领悟诗人的高风亮节,进行一次精神的穿越。

四、从语言视角品味诗词之美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中汲取语言的精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读到“个个花开”这平淡无奇的四个字,只是一个叠词,一个“花开”,却能神奇地让人在头脑中盛开出一朵又一朵的美丽精致的梅花,尽显诗词本色,让人觉得意蕴无穷,想象无限。那梅花缀满枝头,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有的只是鼓鼓的一点……细看那盛开的五片花瓣,小巧玲珑,组在一起有说不尽的韵致。“淡墨痕”三字,只让人感觉淡淡墨色却韵味无穷,似又能闻到“满乾坤的清气”。简约、朴素的诗句中有着传神之笔,“淡”“清”“满”三字让梅花的特点跃然纸上,又传递着诗人的情怀,震撼着读者的心。教学时我正是抓这几个字作为点,以此带动了对全诗的整体感悟,使学生自然品悟到诗品、画品、人品,同时也体会到了古诗的言简意丰、神凝言简。

其次,由于年代久远,同一首诗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墨梅》就有“个个花开”与“朵朵花开”、“只留清气”与“只流清气”的不同版本。在请学生说说课前对本诗关键字词的了解时,有一学生谈道:“我通过预习了解到,个个就是朵朵的意思。”我相机请他们比较“个个”与“朵朵”,有的学生说“个个”就是“朵朵”,有的学生说“个个”读起来更响亮些。更有的说:“在诗人眼里,梅花不是花而是人,那一朵朵已经绽放的或是没有绽放的,难道不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吗?”接着,学生又对“只流清气满乾坤”和“只留清气满乾坤”进行了讨论,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流”更好,因为“流”有流淌之意,带着一种动感,想象着清新淡雅的画面,仿佛真能闻到一股清香之气。而“留”仅有留下之意,内涵不够丰富。于是我也告诉他们,在语文中,根据表达意思、情感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字眼,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应该注意的。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贵财富。教师只有多元解读古诗文本,深度构建古诗课堂教学,才能打造灵动课堂,走向古诗教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爱上古诗课,爱上祖国的优秀文化。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崇文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墨梅王冕梅花
我就是我
柳佳玮作品
王冕画荷花
梅花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