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律动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陈丹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教育

陈丹

【摘要】本文以广州康复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特殊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律动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心理特点,从德育和语文教学两大方面阐述了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旨在体现特殊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特殊教育;德育教育

一、律动教学法的定义

律动教学法最早的提出者是达尔克罗兹,他认为:“人的情感一般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本文中的律动教学法主要是指个体根据音乐或者语速快慢和节拍做出反应,训练耳、眼、身体和大脑之间迅速交流的能力,进行即兴的动作表现或者语调的律动变化。

二、特殊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特殊教育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但是特殊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课堂教育缺乏新颖性等。因此,要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全面解读传统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根治问题。

三、律动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有别于正常教育,教师需要根据特殊的教育对象,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出发,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律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鼓励其在“律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自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来看,其实现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律动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具备实践操作可行性。

四、律动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评估

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是11人,其中脑瘫7人、唐氏综合征1人、脑外伤后遗症1人、脑炎后遗症1人、智力三级障碍1人。

以上学生智力水平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反应速度慢、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专注力不够、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感觉与统合失调。

学生中有4名是住宿生,5名学生由保姆看管,只有2名学生是父母亲自照顾,这就造成了学生感知世界能力不足、自信心不够、社交能力严重缺乏。同时,由于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一切的班级常规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

2.律动教法

(1)德育方面的应用

以“每日一歌”活动为例,教师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既可以是唱歌律动,也可以是模仿动物的经典动作,还可以是背诵课文、唐诗等,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动作。例如,学生小M从小缺乏社交,但是具备较好的嗓音条件,但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在學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每次一彩排就惧怕、大哭。教师借助“每日一歌”这个办法,每天早读之前利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教室讲台上“欢乐律动”,每天把声音逐渐加强,让学生逐步适应。

经过课堂练习,小M渐渐地能独自在舞台上表演,并且还加入了自己的肢体律动,他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很多,有时还主动申请上台进行表演。语言有障碍的学生在进行律动诵读时,常常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且腼腆,不敢向教师提问,为此,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对不同障碍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从而有效解决了问题。而且教师还在课前2分钟开展了拍拍手、跺跺脚、扭扭头等练习律动性语言和动作的活动,使每次坐姿调整和师生问好都具有律动性。

(2)语文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和有趣的律动动作结合在一起,在兴趣引导中鼓励学生完成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利用动作的配合学习和理解课文: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教师边读边用手指做雨点落下的动作。青蛙说:“我要写诗啦!”教师边读边做青蛙标志性动作下蹲跳起。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教师边读边用手指带动前臂做出蝌蚪摇尾巴的动作。教师可以亲自示范青蛙跳跃、叫声等动作,之后要求学生模仿,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青蛙写诗创设情境,既可以写诗,也可以歌唱,还可以对话等。在学生模仿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烘托氛围,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从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青蛙写诗》这篇课文的知识点记忆优于其他课文。

再如,在学习《谁会飞》这一首儿童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有节奏的朗读边做小动物的动作,在读到“鸟会飞”时,就学做小鸟挥动翅膀的动作,读到“马会跑”时就用拳头在大腿上学马走路,读到“鱼会游”时也可以学着小鱼的样子“摇摇尾巴点点头”。由此可见,借助形象思维训练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学习《拔萝卜》这篇故事课文时,教师先创设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戴上小动物的头套,然后播放《拔萝卜》这首儿歌,接着根据故事内容把故事情节演出来,将有趣的故事情境和律动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律动故事教学法含有智慧的元素,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教师可以延伸到课本中没有出现的小动物身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学生一起创编故事和动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变换音乐节奏,如AB模式,动静交替。

五、律动教学法在特殊教育中取得的成效

1.德育方面取得的成效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感知世界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律动教学法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在活动开展初期,许多学生恐惧上台,担心被其他人嘲笑。在历经“恐慌、尝试、自主参与、你争我抢”的过程后,“每日一歌”成为班里的保留节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全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律动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法进行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交机会。据调查显示,人体内心压力愈大,疏远人群的概率就越大,性格也将受到影响。小组合作活动为班级中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看法,不仅可以深化学生间的情感,而且能为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提供渠道,对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具有诸多帮助。

(3)帮助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好奇心作为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动机,将律动教学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以此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既烘托了课堂教学氛围,又充分展现出律动的趣味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课程教育效果。

2.律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

(1)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在新生入学后,笔者对其进行了韦氏智力测试。由测试结果可知学生的记忆力非常差,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亲身示范,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观察的情境,便于学生系统记忆知识,梳理知识的先后顺序,以此强化他们的记忆力。

(2)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要具备创新、丰富及开发等要素,学生在枯燥的语文学习中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全新的训练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借助律动教学法创新设计训练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感官,提升了其专注力。

(3)改善学生的语言功能

在开展语文教育活动中,教材编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许多是相似的,在讲解此类知识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解读知识,以此深化课文的解读效果,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康教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渗透康复元素,使学生在参与课堂训练中进行律动性的康复训练。考慮到学生的反应速度慢、理解分析力较差、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的情况,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生活为切入点,开展趣味性的训练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康教结合的教学目标。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将律动法与联想法融合,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转换成具备启发性的动态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让学生尝试获得自导自演的角色体验,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思想情感变化的理解,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中应用律动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师应准确把握律动教学法的本质,基于现存问题创新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侯静.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特殊学校唱游与律动课与各学科的融合[J].知音励志,2016(19):134.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德育教育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