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袁峰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应用对策读写结合

袁峰

【摘要】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与深化,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与思想。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可以利用读写结合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分析了“读写结合”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应用对策

“读写结合”即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的结合。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此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读写分离,语文阅读和写作独立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无法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基于此,应积极提倡“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在小学阶段,对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能够使其对文章的认知更为深入。在语文阅读与作文写作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熟练地应用相关的技巧,且在阅读中带有一定目的地积累高质量的内容,并在写作时加以应用,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实际语文教学中,要达到高效的目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核心要素。过去,在开展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应用单一的教学法,且教学趣味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待增强,无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对考试分数过于看重,导致学生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而“读写结合”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让他们在学习时能更加投入。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应用多媒体,展示与呈现语文教学动态

近些年,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小学的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以现代技术为基础,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有效应用图像工具,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和文章作者所处的情景一致的画面。因此,教师可以将文章描述情境汇入多媒体中,进而使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降低他们文章理解的难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庐山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其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了解庐山。所讲授的内容除了瀑布,也需要对湖泊及雾景进行描述,交替展现远、近、全等各个角度的景色,让学生对庐山美景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以学生对古诗后两句的理解为依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具体理解,利用相同的表现手法对庐山之雾进行描述。该诗所应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和夸张,笔者将其在班级中展示了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深度,又激发了其积极向上、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应用此项特征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对此,可以应用的教学方法有:举办朗读比赛以及角色扮演等,而应用率较高且受到学生广泛喜爱的教学方法为角色扮演。这项活动能使学生将文字活化为演绎,形成自我认知,利用语言传达人物情绪,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开展《完璧归赵》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蔺相如、廉颇、秦王等,让学生对课文的认知重现当时的盛况,且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提高对文章知识的认知深度,强化自身的创造力。从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获取对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加强自身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决定着他们所扮演的人物是否形象。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所呈现的人物情绪同样能够为其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描写人物心理及形态等的课文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深度,还能够增强他们描述事物的能力。

3.以生活为归宿,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中不能包含所有的语文知识,学生通常需要从生活中获取丰富多彩的语言并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所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极力提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感受语言本身的魅力。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描述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事物。教师应擅长应用不同的生活素材,由此促使“读写结合”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教育回归生活,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养。比如,在完成《开国大典》等文章的学习后,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此过程中同长辈共同探讨开国大典的相关典故,然后自行编制一本学习指导手册,方便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使其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教学,例如,在开展《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实际开展户外钓鱼活动,让学生在钓鱼的过程中获得切实感受,并详细写下来,然后与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对比,提高自身的理解深度,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今后的语文教学而言,“读写结合”势必成为其基础手段。通过阅读获取相关知识,在与语言表达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必定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水平。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应用“读写结合”式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语文知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周明凤.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7(04):30.

馮丹萍.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5):31.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应用对策读写结合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施工现场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试论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对策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对“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