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写作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利器”

2019-09-10 07:22肖舒尹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利器

肖舒尹

【摘要】过程性写作是一个过程性心理、思维、认知和社会交互的过程,其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十分有效。本文从过程性写作能突破传统写作的瓶颈、加强过程性写作的教学策略指导等方面展开阐述,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能用英语做事”的目的。

【关键词】过程性写作;突破传统教学;教学策略指导

过程性写作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几位教育家针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提出的新写作理念,强调写作是一个过程性的心理、思维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通过过程中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和交互活动提高了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写作过程是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而不是个人的单独行为。

一、过程性写作突破传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过程性写作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能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写作结果,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写作,教师最后批阅学生的创作。而过程性写作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多元教学互动活动,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如选题、构思、列提纲和写初稿、修改和定稿等多项写作内容。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

过程性写作突破了以往禁锢学生思维、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和平台,其优越性显而易见。那么,过程性写作突破了哪些瓶颈呢?

1.转变了写作思想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师拟定题目或提供材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人创作,教师批阅结果。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储备的知识进行创作,难度很大。虽然教师也会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很明显,大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差距就扩大了。而过程性写作强调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学生产生的问题,并将其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

2.提高了写作兴趣

写作向来被当作最乏味、最伤脑筋的创造性活动。而在过程性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写作任务,将写作与学生自身的需求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改变了写作教学模式

过程性写作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结合听、说、读等课堂形式随时把写作语言技能融合进去,将写作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重难点中。如在听说课中,教师可以把语法、句型等重点知识与写作进行结合。又如,在教学“一般现在时态”时,教师可以展示多幅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用一般现在时态写出这样的句子: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My brother usually comes to school on foot,以进行多样的写作训练。

二、加强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过程性写作教学方法时,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1.分“三阶段”进行过程性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所谓的写作“三阶段”是指,写作过程的准备阶段、写作阶段、成文阶段。教师通过“三阶段”的过程性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写作准备阶段

写作准备阶段主要是构思阶段,是学生写作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查询资料、如何使用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等。比如,写有关野炊的话题作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准备以下内容:①写作的词汇,如have a picnic/take photos/sing songs/pick some wood等;②使用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态;③写作句型,如it takes sb time to do sth/What a wonderful experience!其次,根據所写题材的内容列出写作提纲。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写出有关活动话题的句子。

(2)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就是初稿阶段,学生动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据题意构思用文字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写作,大胆使用已学过的词汇、词块、句型和各种语法知识,这是知识内化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写作思维的最好阶段。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小组对写作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分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及写作过程。小组中进行小结发言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以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创造出更加精彩的文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升。

(3)成文阶段

成文阶段包括修改和批阅。文章形成之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评价。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并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中。这个阶段重在整理和完善,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互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分若干小组进行交换互评。教师可以大体把控学生写作时会遇到和产生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及时地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解决。二是优秀作品展示。教师可以把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其目的是通过命题作文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并分析其成文的优缺点。优秀作品的展示将会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结合教学内容,以扎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教师应紧密结合日常教学的内容来开展写作教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进行过程性写作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夯实写作基础,开展各项写作训练。比如,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的课文题材丰富、设计面广,其内容都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如人物传记、太空探索、体育活动和美食健康等。这些内容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自然油然而生。

从语言角度分析,围绕话题编排的各单元文章兼顾了词汇和语法项目的学习和运用,语言难度循序渐进。仁爱版的教材以Unit 话题为主线,通过三个Topic展开,每个Topic的section A/B均属于听说课,重点是语法项目和句型,而C/D则属于阅读语篇。这些教材的设计都涉及写作的内容,如根据图画写句子或根据讨论的话题内容进行篇章写作。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英语写作练习,如缩写、仿写、续写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并发表个人观点。对于这些日常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展过程性写作,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写作的阵地。

3.渗透写作元素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过程性写作,教师要把写作的各元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每堂课都有写作的成分,而不是等單元结束后才让学生接触写作。这样日常渗透和训练能使学生的写作意识和思维日渐得到巩固。教师可以在每个课时都穿插写作的元素,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的内容到课堂教学中,等时机成熟时,教师便可以把写作元素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以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 Saving the earth为例,本单元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保护水资源的作文。从第一单元的教学开始,笔者就有意识地渗透了该主题的写作元素。学习Topic1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有关污染的各种问题、污染名称以及造成的危害,其中就包括水污染(water pollution)。学习Topic2时,本单元的section D就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保护水资源的文章。首先,重点让学生了解了沙尘暴造成的危害,以及它形成的过程。其次,让学生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以及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来保护环境,这期间重点学习了词汇和句子:Trees can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protect the environment/be harm to. 最后,让学生讨论了采取哪些方法可以保护水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提示:pass laws against water pollution/collect and resue water water来进行写作。因为之前的几个课时,教师有意地渗透了关于水资源污染的名称以及写作的词汇、句型等知识,学生自然会发现,原来他们已经掌握了写作的基本知识,这时,他们写起作文来就会运用自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过程性写作是一个循环反复、渐进复杂的心理认知和思维发展过程。教师平时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热情高昂的创作兴趣,加强对过程性写作的学习策略指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宋海霞.过程性写作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画刊,2018(13):56-57.

猜你喜欢
利器
用好“转化”利器,攻克数学问题
校本作业开发:提高物理高考复习效率的利器——以福清二中为例
夸张无畏
假日派对单品
FASHION ICON
抢眼披风
复古新宠
光绘利器
围巾“出动”高Bigger抢镜利器!
繁花似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