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环境与制度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

2019-09-10 07:22彭新英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环境制度

彭新英

【摘要】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社会环境,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特别是对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学校要从环境与制度两个方面分析学生养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针,矫正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关键词】环境;制度;行为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所处的环境与制度影响的。如果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谐友善、家庭氛围良好,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家庭教育缺失、社会风尚低俗、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就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学校作为除了家庭之外对学生影响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一定要制订完善的制度,实行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一、精心打造校园环境,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学校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场所,也是学生长期生活,并获取信息的主要环境,还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的地方。学校在建设时,一定要打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保持学校的整洁,重视学校的卫生环境,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附近设立一些宣传板,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定期进行更换,鼓励学生良性竞争。另外,学校要重视师生的衣装整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身体素质的锻炼,在校内设计一些警示牌,在教室的后黑板上设计积极向上的板报,还可以考虑在学校建立英语角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干净整洁的校园外在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身心愉悦感。除此之外,打造校园环境更应该重视的是文化环境。班级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影响是长远的。

二、制订行为规范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要求

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行为规范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作为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教育机构,学校一定要制订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制度,形成管理网。学校要配套地建立行为规范考核制度,这一制度不单单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也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有没有做到行为习惯符合制度要求的考核。同时,学校要对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对符合行为规范的、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其他学生以其为榜样;对违反行为规范制度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让学生引以为戒;对矫正了不良习惯的学生,学校可以适当进行表扬和奖励。奖惩结合,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并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学校要建立一个学生行为规范模板,明确写出什么是学生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对于知错犯错的学生,学校也要秉承着严肃公正的态度进行相应处罚,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三、注重日常行为监督,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要从制度和环境两方面入手,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学校可以在校内建立一个小分队,由教师带领具有优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组成,不定时在校园进行巡逻,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就记录在值日本上,定期进行总结。除了学校校园内的监督,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一个监督小组,由学生轮流担任,同学之间互相监督,让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和教师要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加强引导,或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指出不良行为习惯的严重后果,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他们改正自身不良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监督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辱意识和集体观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因习惯不好屡次被处罚却没有改正的意识,这违背了我们进行监督的初衷,所以如何让学生树立个人荣辱意识和集体观念,在监督下自觉改正不良行为尤为关键。

四、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对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影响。人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教育,长大后进入学校,受到学校的教育,毕业后进入社会,受到社会的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可以在晨课上为学生普及一些优秀人物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己的日常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如上课之前把地上的粉笔头捡起来放在讲台上;着装整齐干净;随手捡起教室里的纸屑,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教师优良的行为习惯。

教师除了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之外,还要从学生中寻找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同时,笔者认为,教师不必刻意地寻找榜样,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将这一环节的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综上所述,良好习惯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同样,不良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够纠正的,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精心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监督,帮助学生树立个人荣辱观念和集体意识;要制订合理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学生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环境与制度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些思考,欢迎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张吉红.播撒良好习惯种子 采摘绚烂品德之花——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J].新课程(上),2015(12):32-33.

张秀.浅论学生不良习惯表现及矫正策略[J].亚太教育,2015(01):91.

李继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及纠正策略[J].甘肃教育,2018(12):98-99.

陈启洪.习惯在行为中矫正——从几则案例谈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11):20-21.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环境制度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环境清洁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某些单位的制度
漫观环境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