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工作室的“五项修炼”

2019-09-10 07:22范勇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摘要:名校长工作室是以名校长命名的学习型组织,由工作室主持人按照工作室的章程开展成员校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主要进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团队学习、系统思考。通过深度研究,形成团队,提升经验,引领辐射区域教育整体发展。

关键词:名校长工作室;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

韩民点评:

昌图县实验小学校长范勇是辽宁省专家型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领航校长。他虽然是一名县城学校的校长,但却有着不唯书、不唯上、不跟风的品格,坚守着自己的“培育具有美好心灵、多元智能的人”的教育理念,即“心智教育”。在践行“心智教育”的过程中,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成员做了五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开地方教育之先河,引时代教育之风尚,培育具有中国之根本、世界之视野、家国之情怀、社会之担当的新一代。也正是这“五项修炼”,让范勇校长从一个普通的基层校长成长为一名教育部“国培计划”领航班名优校长。

专家简介:韩民,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干部培训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正高级教师,辽宁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培计划”专家。

教育部“国培计划”《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工作室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名校长工作室旨在通过工作室载体,发挥名校长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团队合作学习,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共同理想与追求、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校长队伍,从而带动区域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文件将名校长工作室定位为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示范型组织。那么,学习型组织如何才能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习型领航者,培养学习型工作室成员?我们借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做了以下五项修炼。

校长需要对个人成长做出规划,工作室需要做出发展规划,校长所在学校要做出发展规划。我们通过聆听专家指导、自学、群学、深入一线调研,一方面吃透上级文件,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名校长领航班文件;另一方面深入本校一线、深入工作室成员农村学校一线,与教师、学生、家长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总结整理大家“心目中的好校长”“心目中的好学校”“期盼中的名校长工作室”的共同特点,以儿童为视角的教学设计和以教师、家长为视角的学校发展,结合国培计划要求,制定个人的、团队的、学校的发展规划。这种基于现实的,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发展规划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愿,这样的愿景有效地激发了团队内动力,为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心智模式从心理学上讲就是人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不易改变,根深蒂固在每一位校长的思想深处。所有的校长都有自己的主见,特别是名校长更有自己的教育主张,也都有一定的教育实践,谈起学校往往都以“成绩一堆”,证明“我”做得对,“我”做得好,别人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自己也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其实,没有问题往往就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发展的空间,问题越多,从某种角度上说,发展的空间就越大,问题来自于矛盾。

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的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名校长工作室要主动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带领团队把精力聚焦在教育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上,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教育内在的发展规律;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做好“学校诊断”,定期体检,找出机体“病灶”,既有“矫正”作用,又有“预防”和增进“机体健康”作用;建立“311”工作模式,即每位成员每学期都确定最应该做的3件事、最应该弘扬的1件事、最应该摒弃的1件事,并在工作室和所在学校公示,成为大家共同的责任。这种基于问题角度的思考与解决方式,使工作室的校长逐渐从大量經验、小成即满的状态,放下身份,转变视角,进入自我反思、全面审视状态,进而带着问题和矛盾进入研究状态。校长也开始了对生命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对教育特有的情怀,不知不觉中将大爱、责任与担当扛在了肩头。心智模式的改善,有效地创造了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内环境。

自我超越修炼使名校长不断生发心之所向能力,以不断学习为起点,以“自我”学习为基础,养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绝大多数人往往把自己的才能和生命的空间设定在一定范围内,给自己设定了自我发展的限制,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影子里,就是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摆脱“影子”做自己,才有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希望。教育家要有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的见识,要有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的信念,要有人不敢为之我则为之的魄力,要有人不能为之我则为之的才智,要有人不能忍之我能忍之的气度。

名校长自我超越需要做到:一是继承前人经验,深入学习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带领工作室成员精读百部教育名著,定期召开读书分享会,共享读书心得;二是深入一线听课、评课、调研、反思、总结、研究、指导,做业务讲座;三是跨界学习,善于从其它领域中吸取课程性营养,为我所用;四是传播经验,分享所获,检视自己;五是抽丝剥茧,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并著书立说。因此,名校长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小事。

团队学习是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整体配合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工作室成员应该做到情感充分交流、信息充分共享、智慧深度互动、思维激烈碰撞,从而提高每个人的认识,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有利于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但现实却是,名校长个人都很智慧,而工作室整体不是很智慧。这与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没有在团队中充分展示和整合有关。大家在讨论中怕丢“面子”,不提问题或少提问题;怕影响和气,尽量不提问题,或只提折中性意见,组织中存在着隐形墙;时间有限,相聚短暂,简单说说,草草了事,学习没有进展,耽误宝贵时间。因此,团队学习一方面请“大家讲学”,另一方面深入交流,求同存异,以大家所聚焦的问题为切入点,共同探询解决办法,再寻求导师指导;或提炼团队中个人观点精华部分,加以拓展引发和升华,形成高于每个人观点的共识,使每个人都看到原先自己没有看到的更本质、更深远、更全面的东西。

这种以共同的教学主张为纽带组成的群体容易形成教学流派,生成新的教育模式,成果高于个体;再把这种共识通过媒体扩大传播范围,反哺个体,通过微信和博客平台倾听更多声音,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使工作室每个成员都能成长。他们不仅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开放心灵,还能提升聆听、探询、捕捉有用信息和提炼归纳的能力。充分挖掘名校长工作室的组织智慧,将是探索区域校长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本身是个大系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从教育对象的个体来看,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系统思考教育改革与创新,从深层次上改革育人的方式方法。

信息时代,校长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变盲目被动地接受任务为主动规划系统工作,带领团队创新开展工作,其关键在于全面系统地把握教育发展的形势。尤其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片面理解教育现状,避免“见木不见林”短视行为。名校长工作室必须把系统思考作为一项重要修炼。

管理组织理论中的系统学派指出,研究组织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强调组织的整体系统观。学习型组织强调系统的结构性,分事件层次、行为变化层次、系统结构层次三个方面。事件层次为最浅显的层次,只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探究背后的原因,采取的只是反应式的解决表面问题的行为;行为变化层次则要求把握长期变化趋势,注重探究行为规律和事件背后的原因,采取顺应变化趋势的观点;系统结构层次的观点是改造行为的变化形态。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是深层结构性改革。工作室要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学懂学透,定期搜集整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由表及里分析处理方法的适切性,逐渐学会从系统的整体视角把握内涵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管理学校。要提升“四个意识”,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细处下功夫,参与解决全局性问题。在国家关注的整体均衡发展问题上,名校长必须关心支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帮助其形成理念、形成特色、建设课程、做好综合评价,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要研究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把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变革过程,要对组织成员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就要使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实现创新管理,即由“制度+控制”型组织转变为“学习+激励”型组织。工作室必须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经常开展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头脑风暴、深入一线、个性量身、跨界学习等活动,通过反复研修、长期历练,让参与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不断地有所收获,组织的发展才能更加有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其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声雄,徐韵发.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2] 程红兵.卓越校长的智和仁——36位校长的办学心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 苏春景.当代中国特色教学流派的生成机制[M].教育研究,2015.

(責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浅析如何培育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在高校学生会建设中的应用
国外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