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9-09-10 13:28李文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李文君

摘要:《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分类号]  G807

指活动的创造意识和精神,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地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运动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究和在学习中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出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设计精彩导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

当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创新优化的教学模式日见丰富,但部分体育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整队形、慢跑步、准备操……导致学生觉得体育课上枯燥无味,思维意识处于封闭状态。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体育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在课一开始的慢跑中可设立一个“喊数抱团”的小游戏:教师当购物员去菜场买菜,男生是1元的白菜,女生是0.5元的青菜,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慢跑起来,教师在中心去“买菜”。当教师随意喊出买3元钱的菜时,学生迅速凑出3块钱的菜,并抱在一起,没有凑出的学生“奖励”两个下蹲起。可见,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活动开了肢体,达到了热身和做准备活动的目的,而且在无形中开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为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做好了铺垫的作用。

二、巧用语言激励,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思维欲望是藏在一个人深层意识中的一种动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多种语言激励法来鼓动学生,逐步诱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1)学生获得成功时激励。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情趣的高低,因此当学生获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用语言来表扬和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哇!你真聪明,做的比老师还好,老师佩服你!”“你的进步真大呀,老师为你感到很高兴!”……

(2)学生互相合作时激励。无人不知,学生在学习中最期望的是战胜困难,挑战成功,获得认同,得到奖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个人竞争、分组比赛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展示出自己的亮点,满足他们体验成功的内心渴望和需求。如“你跑得真快呀,加油,争取拿下冠军!”“你投得好远呀,不要骄傲,再用一点力,有的同学要超过你了!”

三、创设优越情境,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老话说,习惯成自然。是的,好多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身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如一贯采用同样的教法,就会束缚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机创设优越的教学情境,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挖掘出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1)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天真活泼、特爱新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可采用“袋鼠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要领,较快地掌握要学的知识。

(2)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爱“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觉得有趣而好玩,从而主动参与练习,快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如在教学生单、双脚跳时,可给学生营造一个小花猫、小白兔、小青蛙、小山羊等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模仿动物跳跃中完成单、双脚跳的练习。

當然,创设优越的情境还有很多种,比如:创设“质疑” 情境、创设“交流”情境、创设“生活”情境等,但不管创设哪种情境,目的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重点的解决及难点的突破。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不难看出,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挖掘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但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仍必须合理选择一些优化的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尽量做到少讲,把每个教学内容中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都留给学生,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用多种方法自行解决,才能达到其目的。

(1)“讲解示范”教学法。“讲解示范”教学法并不是规定教师把学习的详细内容和具体动作都一一告知学生和示范给学生看,因为这样的话既流失了学生主动练习的时间,又错过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情将其教学法进行创新。

(2)“分组竞赛”教学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组竞赛”教学法,即只要精讲一下学习内容的动作要领,然后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实践,在比赛中解决问题。这样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创新优化的教学法层出不穷,如“交流讨论”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情景设计”教学法……只要我们根据多方面的客观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卢涛.体育教学也要创设情景[J].教育导刊,2001(12).

[2]芮彬.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J].知识窗(教师版),2009(09).

[3]张雪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06).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