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教育理念下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探讨

2019-09-10 05:25张霞
成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幼儿

张霞

摘 要:幼儿教育教学随着课程革新的不断深入,也已然迎来了新的革新发展。在当下课程革新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不止是对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等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同时在幼儿阶段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是尤为重要的。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启蒙和身心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为了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就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田园教育理念的提出,可以说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只有自然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幼儿的教育,而自然教育中最具自然性的教育就是田园教育。

关键词:田园教育理念;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田园教育理念由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即通过学生对知识亲身参与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如此才能确保在学龄阶段学生知识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有效的调动。在对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的充分认知,相应的学习或工作等的兴趣就能有效形成。而如果在缺乏自我肯定体验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对知识学习兴趣的真正激发。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自身亲身体验劳动,进而切实有效的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基于此,对于现阶段幼儿教师来说,如何以田园教育理念,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值得思考的。

1 让幼儿动手种植水稻、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

幼儿阶段的孩子其自身理解以及认知等方面能力较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以模仿等的方式来学习和吸收知识。虽然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较强,但帮助其切实掌握相应知识也是非常具有难度的。幼儿阶段的孩子与教师之间即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相应的有效沟通等也难以良好实现。而此时,幼儿教师的教学要想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仅仅依靠说教的教学方式是难以保障教学目标良好实现的。基于此,教师就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幼儿通过模仿、示范以及亲身体验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稻的种植,通过自己的手去劳动、来感受用餐中粮食的来源途径。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开展水稻种植活动,通过对水稻种植田在幼儿园中进行合理的规划,来调动幼儿的好奇,进而确保幼儿能够将强烈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行简单的水稻种植,亲身体现在粮食生长到收获这一过程中、农民伯伯关心和爱护以及付出的努力,进而实现对幼儿珍惜粮食、以及不浪费等良好行为进行切实培养,在此基础上保障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1]。

2 室内墙壁种植爬山虎、培养幼儿良好睡眠习惯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孩子的一日活动都需要由幼儿教师全权负责。而教师承担的责任中要属最难的就是如何帮助幼儿在午休时入睡。我们所熟知的幼儿,往往都是活泼、爱动且精力充沛,即便是在教师要求进行午睡休息的过程中,也很难保障整体孩子都能够做到午睡[2]。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想法设法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午睡环境,让幼儿在良好午睡环境中,放松自己的身心,进而过渡到午睡休息阶段。与此同时良好的午睡环境,也能切切实实的让幼儿一进入到这个环境中,就能自觉的进入到午睡休息中。

幼儿园和教师都应该注重幼儿的睡眠问题。此时在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共同努力,如可以将一些爬山虎栽种在睡房的墙壁上,通过爬山虎自然屏障的特点,确保幼儿一进入到睡房中,就能够自觉的进行午睡休息。绿色,能够放松人的身心,让活跃已久的身心安静下来;并且爬山虎自身的特性,如能够向高处不断攀爬、在夏天能够遮阳等性质,能够实现自然的纳凉环境,而在这样凉爽有安静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能实现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3 在幼儿园划出小菜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习惯

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实际能力、又能保障幼儿深刻理解的方式进行培养,如此才能保障幼儿在感受劳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深入的认知以及收获相应劳动价值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习惯,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种植水稻的附近、规划一片小菜园,在小菜园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如菜园的开垦、除草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共同播种种植。教师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爱吃的蔬菜进行种植,在幼儿种植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讲解:“我们每天午餐中所吃的蔬菜都是这样种出来的哦,而今天我们种植的蔬菜也会在未来走上我们的餐桌哦!”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劳动积极性的调动,并帮助幼儿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3]。而通过幼儿在未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能切实的保障幼儿对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成果的丰收进行切实的体会和感受,进而促使幼儿将对劳动的认知和理解在内心之中进行深刻的刻画,进而确保幼儿热爱劳动习惯的良好培养。

4 在幼儿园种花花草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请勿践踏小草”、“花-不要摘我”等等警示语言,而要想如果做到上述要求,就要确保自身的行为能够规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等都在循序渐进的形成,此时为了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幼儿园中栽种一些花花草草,而在幼儿自己栽种的花花草草长成过程中,因是幼儿自己手动实现花草种植和生长的,此时幼儿就会自然而然且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不踩踏、不隨意采摘。而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这样小花小草,我们在面对那些花草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幼儿以往一些不良行为的改善,进而实现自身规范化的良好行为习惯[4]。

5 结束语

田园教育理念下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就应该将一切可以利用的田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幼儿的身边、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和示范指教,潜移默化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形成,为幼儿未来成长和发展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尕照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18.

[2] 赵光峰.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9(28):176.

[3] 安晓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49.

[4] 沈飞霞.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9(24):69.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