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委宏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以人为本数学教学

委宏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中学数学的实际教学需求,同时也无法达到新课改的教学标准,因此必须真正落實国家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让学生重新回归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保证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需要教学领域对现存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中小学也应当紧握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现代化社会的教学需求。本文针对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帮助数学教师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效率及其质量。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以人为本

一、问题导学法基本概述

所谓问题导学法即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1]。此种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引导作用,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较大的帮助。同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筛选,保证该问题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的价值,因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性,从而可以为学生在解决下一个问题时打好基础准备工作,进而可以加深学生对该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进行新的课程授课时,教师可以对上一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搭建新旧知识桥梁。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在中学的众多学科中,数学的综合性是相当强的,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其理论知识重点,而且需要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该类需要数学进行解决的问题时能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并可以独立思考。施教工作者需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和生活接轨的数学问题,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和引导学生对该数学学科的积极性的作用,因此教师需在教课前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向原定计划的问题中,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学到知识,并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若没有进行有效的提问或者问题与该课堂的知识无关的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无法全面掌控课堂的走向。其次因学生年龄问题,其理解能力稍许不足,因此不能直接就抛出几个连环问题,若学生对该知识没有了解的话会让学生起到懈怠作用,从而影响该课堂的效率以及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分析问题,确定教学的目标

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授课前期,都会做好备课以及对课程的讲解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在进行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制定相符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从而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学目标一步步的前进[2]。同时教师在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辅助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对知识点的讲解进行逐渐深入化,从而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更加高效的教学效率。

(二)课前的情境设计

在进行下一堂数学课开展前,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对新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了解的同时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可以为新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但是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出和该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该问题的难度不易较大,不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其次在进行提问时,其问题不能过于死板,要进行多元化的提出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讲解时,可以采用鸭狗同圈等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有效的引导,该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氛围的活跃也有着带动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需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导入问题

教育工作者在课堂进行教学时,需要对班级内的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并对其对该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把控,保证每个学生受教程度之间的差异性在合理范围内。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适时的提出符合教学计划的问题,并控制该问题的难易度,保证能够符合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切记不能提出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学生对该问题没有思路的话会降低其积极性和兴趣,导致该课堂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3]。同时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该问题的实用价值,保证该问题在课堂上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进而为学生对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并提高教学效率。

(四)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并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需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进行引导,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交流能力。在进行对“基本平面图形”授课时,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然后提出相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结语: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状况分析,问题导学法逐渐深入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必须首先灵活应用问题导学法,以此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应用。为避免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学生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逐渐让学生开始主导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及合作学习能力。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09.

[2]王超.“问题-分析-解决”的运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59.

[3]朱天放.问题导学法在中学起点五年制专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C].:,2019:3.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以人为本数学教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