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邓延才
高考·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家国情怀教学应用

摘 要:家国情怀的优秀品质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内涵之一,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起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奋斗意识。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中加入相应的文化知识和背景,其一,可以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在家国情怀方面的意义和魅力,其二,也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学生对世界文明的理解和思考。本文着重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中学历史;家国情怀;教学应用

引言:目前对于教育的改善和革新都趋向于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历史教学当中也应当顺应改革趋势着重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而在素养体系中家国情怀更强调学生的一份责任心与参与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国情怀方面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培养学生在该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更好的提升其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1.对家国情怀概念的分析与探讨

1.1家国情怀的来源及相应发展

家国情怀的初始主要还是由于血缘的关联。在国家这一概念出现之前,人们之间更多的是由血缘而形成关联的国或者是家。而在秦朝和汉朝之后所建立的国家的统一性更强,但并没有绝对的去除家的概念,因此在我国古代家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都遵循了儒家相关的礼节,也因此在君臣和家国之间更强调孝和忠,这样的思想价值也使得我国总有文人志士为了家国舍生忘死。

1.2家国情怀在现代所代表的含义

家国一体的观念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影响都十分深远,现代中国也仍旧是将家庭处于社会的最小层面,而国家则是构成护佑家庭主要方面,但是相互之间又不完全分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家中重孝,国中重忠,家庭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家庭的美满程度也影响着国家的幸福指数。与此同时,国家的富强也能够为家庭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从热爱家庭到热爱国家是属于螺旋发展上升的状态。

2.对家国情怀意义的分析与探讨

2.1体现一定的文化认同感

家国情懷中体现着一定的文化认同感。文化是促使国家进步的基础动力,其发展更是漫长且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在家国的意识中,只有掌握了国家与民族的文化意蕴才能进一步衍生出文化的认同感。

2.2体现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向

中华民族现今的发展基本是由多元化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历史来看,我国主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由于汉族与多个民族之间的交汇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中华民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家国情怀的历史意义与印记。因此,老师在对历史课程进行讲述时应当更注重对学生在该方面的指引和学习,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向。

2.3体现对世界的意识与思考

在中学历史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除了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外,还可以培育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驱使下,中国势必要融入其中,因此学生还应当对世界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学习。老师在讲授世界历史时更应当为学生展现相应国家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对世界进程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思索。

三、在中学课堂的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举措

3.1明确课程中的教学立意

在中学教授历史课程时,老师应当注意对有些时间较久,年代较远的事件进行重新立意,尽可能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情怀。老师要根据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学习。

3.2改善老师的授课方式

由于传统课堂都是选择直接讲授的形式来完成历史的教学工作,但这一种形式已经不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今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由于历史的知识体系都是对过去文化的一种映衬,更需要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这也就从某种程度上要求历史老师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变与创新。老师应当确保课堂的参与程度,并设置一定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从而完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稍后的讲解过程中引入家国情怀的视角,尽可能的确保学生在学习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3.3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中学的历史进行教学时更应当强调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这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因此,老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其一可以从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引导,其二可以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引导,并结合课程需要增设相应的讨论环节,增强学生对该事件的代入感和参与感,进而促进其家国情怀的培养与萌发。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前导入时添加一些社会时事新闻,一方面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与国家,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

3.4适当增加相应的活动课

老师在历史课堂中设置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活动思考课是培养学生家国意识的最直接形式。但是,老师还应当注意活动思考课的设置应当与课程教学的进度相协调,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到历史知识并体会到家国情怀的意义。而且老师可以选择设置纯粹的活动课程,即以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该项历史学习活动,也可以选择在课堂教学时插入活动讨论环节来丰富课程内容,这都能够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十分显著,因此这也从另一方面强调了老师应当对中学历史的授课形式进行改善,并尽可能的将其添入课程中,完善学生在历史方面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宇.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42(03):261-262.

[2]谢旺君.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涵育家国情怀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4):39-40.

[3]李军,黄同艳.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58-160.

作者简介:邓延才,1963.10,男,汉,江苏宝应,大学本科,中学一级,中学历史教学,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家国情怀教学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