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公民养成记

2019-09-10 03:11杨凯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

摘 要:小学是孩子人生阶段中初步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从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公德素养问卷中,我们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发挥作用,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一起推进小学生公德教育,促进全民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公德素养;培养策略

一、公德教育现状及分析

笔者针对小学生,就他们的“公德认识”和“公德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公德行为虽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自我要求不严,与新时期对小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校应该联合家庭、社会,加强对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个体最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公德养成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三要素应相辅相成、协同发力、缺一不可。

(一)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时,它甚至可以被视作决定性因素。孩子在家庭总所受到的家庭氛围、家人行事风格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在,有些小学生对公德的认识不够端正,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家庭中的公德教育的缺失。[1]通过走访交谈发现,有些父母或祖父母自身公德素养不高,缺乏公德意识,尤其在孩子面前不加约束。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自然耳融目染,产生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另外,很多父母总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忽略孩子在公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上面的表现。一些研究者也指出,一些家长存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他们过分注重私德,认为只有与家庭及亲戚朋友等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小圈子内的人,才是需要相互关心帮助的。因此,在公共场合,即便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恰当的、有违公德的行为,也不会及时教育并纠正。[2]

(二)学校因素

公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一环,小学生在校应该受到非常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教育、道德行为养成、道德素养评价等方面。然而,在很多学校,德育和智育发展不平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德育工作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3]鉴于此,公德教育只停留在认知阶段,学生的行为养成力度不够,不能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道德素养评价比较缺失,绝大部分的学校用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思品进行评价,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品德素养,导致一些孩子言行不一。

(三)社会因素

近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风气也通过网络、社交APP、直播平台等工具快速蔓延开。现在的小学生对只能手机、平板等多媒体设备的接触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能够接触到这不良风气,也很容易受这些标榜“自由”、“个性”的行为方式所影响。另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许多人开始追逐个人利益而变得不守规则。一切以利益为中心,漠视了社会公德。社会上屡屡发生的事件也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信息时代,传播快速,小学生对此耳濡目染,慢慢地习惯了这些现象,甚至对遵守公德的行为反而嗤之以鼻。这对他们的个人品德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社会不良风气是小学社会公德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加强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对策

正如前文所述,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因素都对小学生的公德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在三个方面都要做出努力。而且,三要素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最大限度促进小学生公德素养的提高,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公德水平。

(一)家庭因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

家庭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的公德培养有着深远首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良好的公德素养是孩子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孩子一生当中无价的瑰宝。

同时,家长要注重自身公德素养,应该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父母、祖父母平时的行为生活习惯,对孩子公德素养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成员的公德行为和表现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首要职能,即道德示范。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着熊爸、熊妈或者是放任不管的家长。

另外,家長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子女进行公德教育,多跟孩子的任课教师交流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积极配合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工作。

(二)学校应强化公德教育的主阵地地位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智育、德育还是体育,都应该收到平等对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首先应该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治学观念,将德育的地位提到和智育同等的高度。

其次,丰富教育形式,摒弃过于僵化呆板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据调查,很多学校的思品课上过于教条无趣,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听课,效果可想而知。部分学生很不喜欢这样的灌输,甚至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趣,进而最终发展成不良行为。学校应该以“体验式教学”为理念,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德育的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公德观,养成良好的公德品质和行为。

最后,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打造精英德育力量。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职的德育团队,思品课都是由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些学科的老师平时忙于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根本无暇顾及思品课的教学,教学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学校应该大力鼓励教师往德育发展,成立“德育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让学校的德育课程落到实处。

(三)有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现如今,信息高速传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小学生对社会不

良风气耳濡目染,外部的不良环境使得学校公德教育举步维艰。有学者指出,“德育教育之所以出现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学校以外,这些因素往往是学校力所不能及的”。[4]因此,培育有利于小学生公德成长的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有关部门应该发挥主动作用,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方式,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德修养的氛围。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和范围,不仅要对闯红灯、乱扔垃圾等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还要对散播不良信息的街头广告、无良APP、网站等进行整治。

三、结语

社会公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公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由某个单方面决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在小学生公德教育中发挥好各自的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社会公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馨兰. 小学公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赵凤琴. 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3]杨凯.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7(07):92.

[4]石鸥. 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及其诊治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4,12(6):6.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