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巧设提问的设计艺术性探讨

2019-09-10 23:41叶廷碧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性初中语文设计

叶廷碧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清晰、新颖和深刻,以及有创造性、生成性的课堂,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上来,一堂好课多从问开始,思考有多深,课也就变得多顺。本文针对语文课堂的提问过程进行分析,概要论述了得出问题设计的关键性因素,以期对大家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巧设提问;设计;艺术性]

一、层次性

1.问题间显出层次

问题的层次中显出难易之别,显出疏密之差,显出收放之分。例如,《孔乙己》这一课,问题设计如下:

(1)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

(2)孔乙己偷的结果怎样?

(3)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

(4)孔乙己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

仔细分析问题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层次性来:

(1)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

(2)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

(3)由“偷”引出“打”,表现封建社会的罪恶。

(4)由“偷”引出“情”,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态度。

内在的思路则为:引导学生感知—扫除“外围重点”攻坚巩固教学成果。四个阅读步骤中,第一、二步为铺垫性步骤,第三、四步为主体性步骤。教师着眼于主体性步骤,提问技巧穿插了实物演练法、表演法、竞赛法、形象记忆法等多种手段。学生沉浸在生动活泼、欢快愉悦的学习气氛之中。

2.学生中兼顾层次

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处在一定年龄阶段的青年学生,起身心发展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教学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跨度,教师要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桥梁,激起不同层次学生都想“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例如,在教授《狼》这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对三类学生设计三类问题。

如下:①《狼》故事情节(差等生);②狼之黠(中等生);③《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优等生)

用分层次互相促进的方式让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问题的回答和探讨中来。一方面用激励、鼓动、表扬的手段让学差生感受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教者也同样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对他们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好学生也因教学标高不同而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在学习中始终有一种动力。

二、多样性

1.揣读式提问

例如,在教学《从三到万》这一课时,教师讲“从三到万”的故事,只讲一半,然后要求学生揣测后面的情节,接着请学生读一节课文,要求学生揣测老师可能提出哪些难字、难句要求学生解释,并由学生根据下文揣测这些难字、难句的含义,揣测作者在故事之后讲了哪些道理。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在比较之中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揣测与作者的议论是那么吻合。

2.替代式提问

如在《有的人》这一课,在课堂上教师提问道:这首诗的标题是“有的人”,课文中还先后8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就是说,诗中写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读课文的时候,要认真领会诗中每一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

之后教师布置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课文之后大家要做一件事——把诗中的8个地方的“有的人”改一下,都改成具体的哪一类人。

在这种“替代式”的提问中充分发挥教材举一反三的作用,开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个宝库的钥匙,以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3.推进式提问

如在教授《醉翁亭记》时有这样的课堂提问:“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在这之后又提示学生:“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能不能都含有‘醉’字呢?”通过这样层层的推进和演变来深入理解课文。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三种正效应:第一,学生思维活跃;第二,课堂场面活跃;第三,加深了对课文的钻研、理解。

三、指向性

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提了这样几个主要问题:

(1)这篇文章是写早春、盛春、还是晚春?(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2)这篇文章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有几句特别出彩,你们猜是哪几句?(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

(3)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大家讨论解决。(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重点词汇的挖掘,选点进行深化)。

(4)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說一说,为什么盼春,春天吸引你在什么地方?(意图是在于让学生的课堂所得得到巩固强化)。

教师课堂上的解释是为了起问,阐明是为了生问,应用是为了设问,洞察是为了促问,自知是为了追问……总之,教师所进行的活动需要有方向和目标。

四、有效性

有效性的提问体现在于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的疑难点,抓住目标的重难点,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抓住知识的聚散点,能针对这些点进行有策略的设问和提问。

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教师:“我们就先把他们两个的话一起读一遍吧,比较比较,看看两人的态度究竟是不是一样。”之后的每一个过程都落实到文章的重难点以及目标的实现上了,细分如下。

经典之一:对愚公的看法不同,落实“倒装句”知识。

经典之二:对愚公的称谓不同,落实古汉语中称谓的常识。

经典之三:对愚公的态度不同,落实“毛”字含义。

经典之四:对愚公说话的语气不同,落实“其”字用法。

经典之五:对愚公的心理不同,落实“焉置”的含义。

总之,提问的艺术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语文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课堂中师生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和创造意识。因此,教师对课堂提问技巧研究的越深入,提问的水平就会越高,学生的思维卷入程度就越高,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就越大,从而达到语文课堂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婕妤.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艺术性初中语文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BUBA台灯设计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有种设计叫而专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