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测与脐血流在孕晚期及临产的应用分析

2019-09-10 07:22潘林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

潘林

【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监测与脐血流在孕晚期及临产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间住院分娩的孕妇中抽取92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进行胎心监测,研究组采用胎心监测与脐血流联合检测方法,并将两组的胎窘发生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S/D值异常率要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胎窘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和低体重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胎心监测和脐血流检测对孕晚期及临产孕妇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胎儿窘迫、缺氧的检出率,便于医师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从而改善围产儿预后。

【关键词】胎心监测;脐血流;孕晚期;临产;应用

胎儿窘迫主要由胎儿宫内缺氧引起,常发生在孕妇临产后,也可能发生在孕妇的妊娠期[1]。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可能会致使新生儿窒息,或产生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在早期及时对宫内胎儿情况进行监测,是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我院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间住院分娩的孕妇中抽取92例进行研究,以探讨胎心监测与脐血流在孕晚期及临产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我院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间住院分娩的孕妇中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中,初产妇57例,经产妇35例。排除以下情况: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重大脏器功能不全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全部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为(27.36±4.54)岁,孕周为34~42周,平均孕周为(37.3±2.8)周;对照组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为(28.09±4.37)岁,孕周为33~40周,平均孕周为(36.4±3.1)周。将两组孕妇的孕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心胎心监测,研究组在胎心监测的基础上另外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检测方法如下所示:①胎心监测:使用超声胎儿监护仪对孕妇进行腹壁外监护,首先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孕妇取半卧位,将胎心探头置于孕妇腹壁处胎心音最为清晰的部位,连续描记胎心率20min,同时打印速度设置为3cm/min。观察有无胎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将监护时间延长。②脐动脉血流检测:使用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仪,孕妇取半卧位或者平卧位,分析并确定胎儿位置,使用5Hz超声频率于胎儿肢体侧进行脐血流信號探查,若探查出稳定且典型的血流波形,则选择十个波形作冻结分析,并计算得出S/D值。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①NST:观察并统计两组孕妇的NST评分。反应型标准为:NST评分值>7;无反应型标准为:NST评分值≤7。②S/D:S/D值<3为正常,≥3为异常。③胎儿窘迫:胎心率检测结果显示持续10min以上超过160次/min;开始胎动频繁,后续逐渐减弱、消失,或者羊水呈现出胎粪污染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的S/D值异常率、胎窘发生率以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

对比详情见表1。研究组的S/D值异常率要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胎窘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和低体重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胎窘是妇女在妊娠晚期和临产时容易出现的一种综合症,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孕妇高血压、子宫胎盘运血功能下降、胎儿畸形或者胎盘功能低下这些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胎儿窘迫可分为急性胎儿窘迫和慢性胎儿窘迫。一般而言,前者主要发生在妇女分娩期,后者则多见于妊娠末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采取胎心监测和脐血流检测方法,对妊娠晚期及临产期孕妇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判断孕妇有无胎窘情况,便于孕妇及时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的胎窘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的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和低体重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要高于对照组,表明在胎心监测的基础上另外采用脐血流监测,可以弥补胎心监测的不足,利于医师进一步了解胎盘的能力和储备功能,并对胎儿缺氧情况作出判断,有效推断出是否发生胎窘,进而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此外,研究组患者的S/D值异常率要高于对照组,其宫内窘迫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说明当产程中的S/D值增加时,胎儿可能存在急性缺氧缺血情况,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胎心监测主要运用了超声波原理来连续监测子宫内胎儿的情况,在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下,胎心率会发生一定变化,致使胎心信号产生瞬时变化,由此形成图形曲线,医师可以根据图形曲线来了解胎动等胎心反应情况,据此推断出是否有胎儿缺氧情况出现[2]。而脐血流检测则主要围绕S/D值进行观察,根据S/D值检测结果可以判断出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缺血或者畸形情况。S/D值越大,预示着胎儿发生危险的几率越大,同时脐血流异常情况持续的时间愈长,围产儿的预后情况就越差[3]。综合上述分析和讨论,联合使用胎心监测和脐血流检测方法对孕晚期及临产孕妇进行检查,有利于对胎儿缺氧、宫内窘迫等症状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冰,郭蕾,李春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在宫内窘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04): 64-66.

[2]吴淑玲,彭小莲.SP1联合胎心监测、脐血流S/D值预判胎儿宫内窘迫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 2706-2707.

[3]张晓娟,周瑞民.电子胎心率监护与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在临产时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 522-523.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